“文献”的含义有多种说法:①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宋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意指典籍与宿贤。元代马端临始用“文献”名其着述,即《文献通考》。认为“文”是本书的记载,“献”是学士名流的议论。因此在古代,文献应包括历史上的图书、档案和当时贤者的学识、言论。②文献在现代的定义:(1)《辞海》(1979年版)解释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2)我国《文献着录总则》(GB37921-83)明确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文献的形式突破了“图书文物资料的范围(如磁盘、缩微平片等的出现),并且其内涵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扩大。尽管如此,文献始终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被固化于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信息,一是记录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因此,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这些知识信息是用某种可被感知的方式(如文字、图画、声频、视频等)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如刻、写、照相、录音等)记录下来的。
【参考文献】:
高家望《文献的认识论及其定义》(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8∶1);张君炎《中国文学文献学》(江西人民,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