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我国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达到极盛。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佛经,产生了许多解释佛经的疏论,并逐渐形成几大宗派。他们建立了宗教理论体系,宗教轨范制度,传法世系,重要的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天台宗代表人物有慧思、智、湛然等,以《法华经》为本经。认为一切事相都是法性真如的表现,并用“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加以发挥。法相宗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代表着作是他们编译的《成唯识论》。主张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的“唯识无境”的理论。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本经,创始人为法藏,曾深受武则天推崇。主要学说为“法界缘起”论,把“一真法界”(真如佛性)看作世界的本原。禅宗以禅定为其修习,自中唐开始盛行。有北宗、南宗之分,以南宗为正统,惠能是该派作表人物。主要着作是《六祖坛经》。认为“自性本自具足”,主张“顿悟成佛”,“一念相应便成正觉”,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唐代后期,禅宗成为主要宗派。隋唐佛教改造了印度佛教的教义、戒律,又吸收了儒家学说,对我国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