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
出自《左传》。
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以其为不朽。”
立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立功,即立边功和武功;立言之“言”指有关政教的言辞,后世泛指文化学术类。
④其中“立言”又在“立德”、“立功”之下。这一认识成为后世儒家文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 欢迎来到文学网!
诚斋体: 杨万里号诚斋,早年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摆脱前人束缚而自成一家,其诗体称“诚斋体”。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 a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b做诗想象奇特,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
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 在诗界革命中,成就最高的..
讽喻诗: 白居易将其创作的诗歌分为四类,其一便是讽喻诗。 讽谕诗170馀首,大都作于贬谪前,重写实尚通俗,与张王等相通。 此类诗作的两个基本倾向反映下层民众苦难生活;揭露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恶行。 ④讽谕诗创..
诗外工夫"论: 这是陆游的《示子谲》诗中,对学者提出的教导。 他指出专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摹拟雕琢,是写不出好的诗的,更重要的是在诗外下功夫。 陆游所说的“诗外功夫”,首先,是多同外面的世界接触,同实际生活多接触;其次读书识..
“小说界革命”: 1902年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的“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出“小说为国民之魂”,要求小说为政治改良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