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偃(前 506—?): 孔子弟子。字子游,春秋末吴国人,一说鲁国人。与子夏同列孔门“文学”科。明于礼而不拘细节。主张“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尝言子夏之门人,“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此乃末事,而非根本。尝仕鲁为武城(今山东费县)宰,遵循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阳货》)之教,以礼乐教民,入其境可闻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道。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郭沫若认为《礼记》的《礼运》篇是八派中“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经典”(《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其中阐述了“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理想。
为您推荐
汉明帝(28—75): 即刘庄。东汉皇帝。十岁能通《春秋》。十六岁立为皇太子,拜博士桓荣为师,通《尚书》。即位后仍尊以师礼。桓荣临终前,亲往探视,后又亲自变服临丧送葬,为帝王尊师之典范。在位期间推崇教化,于辟雍行乡射大礼后..
田骈: 战国稷下道家代表人物。亦称陈骈,齐国人。《庄子·天下》记为彭蒙的学生。与慎到等“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能言善辩,齐人称为“天口骈”。与彭蒙、慎到俱游稷下,有徒百人。思..
禽滑釐: 墨子的弟子。其名亦作“骨釐”、“滑釐”、“滑黎”、“屈釐”。战国初人。初学于子夏,后从墨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墨子·备梯》)。墨子悯之,授以攻防之术、守城之具六十六事..
汉宣帝(前 91—前 49): 即刘询。西汉皇帝。戾太子孙。幼遭巫蛊之祸,生长民间。昭帝死,为霍光所立。少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即位后,奉行霸王道杂治的政策,励精图治。重视教育,增太学弟子员数。甘露三年(前 51),诏诸儒..
荀况(约前 313—238):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卿,亦称孙卿,赵国人。曾游历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又西行秦国,劝秦昭王“节威反文”。晚年去楚,春申君委以兰陵令。春申君死,被废,定居兰陵,传授儒家六艺和著书。著名弟子有..
孟胜: 战国时墨家巨子。门下弟子众多。恪守墨家之“义”。受楚国阳城君之命守城(封国)。楚悼王死,阳城君参与反吴起之乱,箭射吴起而误中悼王之尸,阳城君畏罪出逃,封地阳城亦被没收。孟胜曰:“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