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约 85—163)

王符(约 85—163): 东汉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少时好学,有志操。性格耿介,不合于俗,故终身不得仕进。隐居著书三十余篇,自题为《潜夫论》。强调求学是成才的唯一途径,“生而知”、“生而能”的人是没有的。贤人君子智慧之所以远高于常人,“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主张对良材“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赞学》)。强调德行完善和学业增进全在个人不断努力,即“人道曰为”(《本训》)。指出富者容易沉缅于安乐而不求上进,贫者容易陷入困乏而自暴自弃,所以富者应效仿董仲舒、京房专心治
学,贫者应效仿兒宽、匡衡刻苦攻读。主张治国应“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务本》),将道、德、教、化作为人君之治的四大要素。教化的核心在于“治民心”,心正则奸邪无地所容,不需法律驱使、威刑强致,百姓就能自觉遵奉礼义,和睦相处。在家庭教育方面,主张“厉之以志,弗厉之以辞;劝之以正,弗劝之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之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之以财”(《遏利》)。

为您推荐

郭泰(128—169)

郭泰(128—169): 东汉教育家。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属山西)人。家世贫贱,父早亡。拜屈伯彦为师,博通群籍。善谈论,通音乐。为河南尹李膺所赞赏,因此名震京师。后归乡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余人。以明察知人著称,凡评论人物,后多有应验..

刘梁

刘梁: 东汉官员。一名岑,字曼山,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少时父母亡故,家贫,以卖书为生。憎恶当时以利相交、结党营私的世风,作《破群论》、《辩和同之论》,强调君子之行,动则思义,唯道是务。桓帝时举为孝廉,任北新城长。仰慕文翁..

魏文帝(187—226)

魏文帝(187—226): 即曹丕。三国时魏国建立者。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建安时为五官中郎将,操死,袭位为丞相、魏王。后迫汉献帝禅让,自立为帝。好文学,善作诗赋及文论,其《典论·文论》开中国文学评论之先..

邓绥(81—121)

郑玄(127—200)

郑玄(127—200): 东汉经学家、教育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少时好学,二十岁即已博览群书,并精于历法、算学和图谶。由太守杜密遣送京城,入太学,随博士第五元学《京氏易》、《公羊春秋》;又从名儒张恭祖受业《周礼》、..

孙期

孙期: 东汉经师。字仲或,济阴成武(今属山东)人。少时为太学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因家境贫困,回乡牧猪养母,以德感化乡里。求学者自远方而至,手执经籍,追随田垄旁请教。黄巾军过境,相约“不侵犯孙先生屋舍”。郡荐举..

蔡伦(?—121)

蔡伦(?—121): 东汉宦官。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明帝末年入宫为宦官,和帝时为中常侍。为人敦厚谨慎,有才学。曾监制秘剑及诸器械,均精巧坚密。因自古以来书籍多用竹简丝帛为材料,竹简沉重而丝帛昂贵,均有不便之处,于是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