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132—192)

蔡邕(132—192):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拜太傅胡广为师。博学多才艺,喜好辞章、算术、天文。尤擅长音律,善鼓琴。以孝义著称乡里。灵帝初,为司徒桥玄所辟用,后任郎中、议郎,校书于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纪》。与郎中刘洪续补《律历志》。熹平四年(175),联名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帝许之,乃自写经文于碑上,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后儒晚学均以此取正。是为我国古代镌刻儒家石经之始,史称“熹平石经”。又上书规劝灵帝勿偏宠书画辞赋等“小艺”,认为此非教化、取士之本。反对设立鸿都门学,提倡通达之学,赞赏“授者不能对其问,章句不能达其意”的学者。主张“人无贵贱,道在者尊”(《劝学篇》),提倡学必成技之长,不可稍能则止。强调“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交游以方,会友以文”(《正交论》)。交友不能弃贫趋富,亦不可结成朋党,应以正义、固信为宗旨主张取士,应坚持德行与通经义的标准。董卓专权时颇受器重,官至侍中、左中郎将。董卓被诛后受牵连,死于狱中。遗著百余篇,大多失散,后人辑有《蔡中郎集》。

为您推荐

徐幹(170—217)

徐幹(170—217): 东汉文学家。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昌乐)人。聪明博识,善于文辞,为“建安七子”之一。恬淡寡欲,不求名望闻达。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后因病辞官。著有《中论》。强调古之君子成德立行,名垂后世,原因..

何晏(190—249)

何晏(190—249): 三国魏学者、官员。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七岁随母在曹操宫中,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于世,好老庄言。曹爽秉政,作为心腹,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

卢植(?—192)

卢植(?—192): 东汉经师、学官。字子幹。涿县(今属河北)人。少时赴关中,拜马融为师。马融授业时多列女乐,歌舞于前。因专心听讲,目不斜视,受马融敬重。通今古文经学,好作精深研究,不拘泥于章句,亦不喜好辞赋。学成归乡,闭门授徒。..

孔融(153—208)

刘劭

刘劭: 三国魏教育家。字孔才,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汉建安年间为太子舍人、秘书郎,从事宫廷教育。魏文帝时,官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此书为宫廷教材之一。明帝时出任陈留 太守,敦崇..

胡广(91—172)

胡广(91—172): 东汉学官。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少时孤贫,为生计操劳。有雅才,博览五经及占今术艺。入郡府为吏,被荐举为孝廉,至京城试以章奏,名列第一。拜尚书郎,数迁为仆射。上书反对左雄所定孝廉须试章句、笺..

何休(129—182)

何休(129—182): 东汉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济宁)人。为人质朴,不善言谈。拜博士羊弼为师,为董仲舒四传弟子。精通六经、历法、算学。为太傅陈蕃所辟用,参与政事。党锢之祸后,受禁锢不得为官,遂闭门钻研学术十七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