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1272—1348): 元文学家、教育家。字伯生,号道园。早年,与弟 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日陶庵;右室书邵雍诗,题日邵庵,故人称邵庵先生。原籍四川仁寿,宋亡随父居江西崇仁。曾为塾师,大德初,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为学官,仍进修不已。除国子助教,以师道自任,深得国子生敬重,他馆学生,多前往请业。迁博士。认为“国学,礼义之所出也”,主张严肃学纪、学风。后历任太常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兼两帝经筵讲官。元经筵之制,取经史中切于心德、治道者,用蒙古语、汉文进读。口译经文,难度颇大,每选精于蒙、汉语学者,事先笔译,译文均由他“反复古今名物之辨以通之”,使无违经文本义。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为邑”、“治天下”之本,视办学为“既定大统”后之“急先务”。主张培养“成德达材”之人,“以朱熹之说为定”,以“明人伦为能事”,强调选择“经明行修成德”者为教官。“师道立则善人多”,“师得其人,则长吏敬之,民庶服之,故教行而化兴,不然则否”。倡导各级地方守吏,以“至诚恳恻”之心求贤师,尊贤师。提出科举取士之目的在“一道德、同风俗”,并非指引士子“未门擅业”,如“五经学究之固陋”。著有《道园集》、《虞道园文选》、《虞文靖公诗选》、《虞道园学古录》等。
为您推荐
赵偕: 元教育家。宇子永,学者称宝峰先生。庆元慈溪(今属浙江)人。私淑
杨简之学,终身不习举业,隐于大宝山麓从事教育。他继承陆九渊“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的观点。认为心永恒存在,派生万物,“天地万物有无一体,风云..
熊本(1304—1370): 元经师。字万卿,又字万初。抚州路临川(今属江西)人。父绍,进士。父子自为师友。年十八,即下帷讲授,郡之俊秀多从之。曾负笈徒步至崇仁山中,摘经中所疑求教于吴澄,受到器重。宋末,刘须溪以文辞名于当世,人争慕效..
程端礼(1271—1345): 元教育家。字敬叔,号畏斋。庆元路鄞县(今属浙江)人。皇庆、延祐间为建平、建德教谕。至治、泰定间,历铅山稼轩、集庆江东两书院山长。在稼轩,曾追还为人所占之书院学田。在江东,孛儿只不图帖木儿遣近侍子..
危素(1303—1372): 元教育家。字太朴,号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受业于祝蕃、李存、吴澄之门。 任国子助教、国子监丞。他认为兴学设教目的是“作成人材、备国家之任使”,教育对国家社会绝非小事;虽人性皆善,但后天环境容易使..
许谦(1270—1337): 元教育家。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学者称白云先生。婺州路金华(今属浙江)人。幼孤力学,曾受业于金履祥,后专事讲学,地方官屡欲荐举,皆固辞不受。皇庆二年(1313),应肃政廉访副使赵宏伟之命赴金陵执教。
不久回乡,..
刘因(1249—1293): 元教育家。一名骃,字梦吉,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其住室
名“静修”,学者称静修先生。保定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史称其“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