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1550—1612)

顾宪成(1550—1612): 明学者,教育家。字叔时,别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从张原洛学。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因直言削籍归,与弟允成修复东林书院,同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并大会四方之士。论学提倡“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主张造就“立志救世”之圣贤,而圣贤则是集众人之善而成。“自古圣贤未有离群绝类孤立无与的学问”,“自古未有关门闭户独自做成的圣贤”(《东林书院志·顾泾阳先
生东林商语上》)。积极提倡讲会,并将书院教学与讲会密切结合。留心时政,“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学者闻风响附,至学舍不能容。朝士慕其风闻者,亦遥相应和。一时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遂形成东林学派。为学推崇程朱,亦肯定王守仁“致良知”说;但反对“四句诀”之立论,主性善说,认为“自古圣贤教人,为善去恶而已。为善为其所固有也,去恶去其本无也。本体如是功夫如是”(《与李孟白书》)。以朱熹所定《白鹿洞书院教条》为东林书院学规。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东林会约》中的“饬四要”、“辨二惑”、“崇九益”、“屏九损”等四目中。著有《小心斋札记》、《顾端文公遗书》等。

为您推荐

沈国模(1575—1656)

沈国模(1575—1656): 明清之际书院山长。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号石浪老樵。余姚(今属浙江)人。为诸生时,好读《传习录》。曾从师周汝登,与刘宗周等开证人讲会。后归家办姚江书院。学宗王守仁,以明道为己任,宣扬“良知”之说。清初..

朱载堉(1536—约 1610)

朱载堉(1536—约 1610): 明音乐理论家。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宗室。父郑恭王朱厚烷因皇族内部争斗入狱。曾在宫门外筑土屋独居十九年。父死不承袭爵位。深研乐律、数学、历学等。所撰《律吕精义》,通过精密计算和实验,创..

高攀龙(1562—1626)

高攀龙(1562—1626): 明学者,教育家。字存之,别号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削籍为民。后拒捕自杀。为人操履笃实,为学者所宗。与顾宪成共同主讲东林书院长达二十八年,为东林学派主要代表。..

汤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Bell,1591—1666)

何震(?—约 1604)

何震(?—约 1604): 明篆刻家、教育家。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婺源(今属江西)人。精六书。认为“六书不精邃入神,而能驱刀如笔,我不信也”。提倡在加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提高印章艺术。篆刻师法秦汉印,尤取汉铸印之长,篆法简洁,章..

万廷言

万廷言: 明学官、经师。字以忠,号思默,江西南昌人。受业于王守仁,又师事罗洪先。曾预南昌正学书院讲会。嘉靖进士。历礼部郎官、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提学副使,后辞官归,隐居三十余年,精研学问。膺服心学,尤精于《易》。说《..

罗雅各(Rho Giacomo,1590—1638)

罗雅各(Rho Giacomo,1590—1638):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罗马灵采研究院(今教廷科学研究院)院士。字味韶。明天启二年(1622)抵澳门,四年入华,崇祯十一年(1638)卒于北京。崇祯三年(1630)曾奉召赴北京协助汤若望修历,撰译《测量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