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1797): 清诗人、教育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浙江杭州人。 乾隆进士,入翰林,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诸县令,颇有政声。辞官后居江宁,于小仓山筑随园,搜集书籍,创作诗文,达五十年。关于学习,他认为宋儒非天,朱子《大学补传》于“格物致知”之注解,实开陆、王“良知”之说,而坠禅学之邪径;而颜元、李塨之论学论性,是于程朱、陆王之外别辟蹊径。故力主疑经,教士子勿执一经,以免终老而无创见。关于德与才之关系,他不苟于传统贵德贱才之说,谓无才而德亦亡。认为“艺”即圣学,精于艺者胜于空讲理学者。教人诗文,皆当缘于情,批评理学家窒欲说。主张不迂袭经文,不貌为理语,不囿于成法,尽性尽情尽才。著有《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及《随园诗话》等。
为您推荐
戴震(1723—1777): 清学者、教育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十岁时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塾师授《大学章句》,曾反复质疑。年十六七,精研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十八岁随父客南丰,课学童于邵武。二十岁返乡,既教..
阴承方(1715—1790): 清教育家。字静夫,号克斋,福建宁化人。屡应乡试不中,居贫,自力
于学。与福建诸学者来往讲学甚密,以朱子为宗。有问学者,先教以《小学》、《近思录》。重道德教育,认为读书学习目的在于做圣贤。主张知行..
黄永年(1698—1751): 清学者。字静山,号崧甫,江西广昌人。乾隆进士,任刑部福建司主事。甘肃平凉府知府。喜奖掖后进。反对八股,认为“帖括溺人”,“无一字取益身心”。要求书院山长为培养“读书种子”、“人物种子”,宜讲明先..
牛运震(1706—1758): 清初教育家。字阶平,号空山,山东滋阳人。雍正进士。任甘肃秦安知县时,设陇川书院,讲学其中。后调平番县,主皋兰书院。一生致力于边远地区书院建设,曾捐俸修复寿阳三立书院。认为边陲地区有聪明之士,然乏学..
陆燿(1722—1785): 清官员。字朗夫、青来,江苏吴江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顺天乡试,历官登州知府、湖南巡抚。其时岳麓、城南两书院,肄业者多,经费不足。他出其积蓄,助为膏火。一生关心教化,重视书院建设。认为书院作育人才,当以..
惠栋(1697—1758): 清经师、考据学家。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人。其曾祖惠有声即通晓儒学经典,“以九经教授乡里”,传祖周惕、父士奇,他笃守家学,曾为县学生员,不事科举,淡于仕宦,一生以著述讲学为业。曾搜集汉儒经学、各家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