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1020—1077): 北宋学者、教育家。字子厚,祖上为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侨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青年时喜论兵法,后受范仲淹影响转而学习儒经。曾在京师设坛讲《易》,听者甚众。后被聘为长安学宫教授。三十八岁中进士,任过云岩县令、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批判了佛、道两家的“空”、“无”观点。又认为凡统一的事物中,一定含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天地变化,二端而已”(《正蒙·太和》),探究到事物对立统一的某些原理。在认识论上,强调感官作用。“人谓己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正蒙·大心》)。但又将认识分为“闻见之知”与‘德性所知”,并认为“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正蒙·大心》)。在人性问题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命题。认为前者是本然之性,是善的。后者是人形成后才有的性,有善与不善、刚与柔、才与不才的区别。但“气质恶者,学即能移”(《理窟·气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学以变化气质”。变化气质的主要手段是“知礼”、“守礼”,所谓“知礼成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为圣人。“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正蒙·大心》)。具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意识,“仁民爱物”,“乐天安命”。倡导教育者应“两知”:“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
美恶”(《理窟·学大原下》)。教学上主张因材施教,做到“尽人之材”。学习上强调志趣、博学、善疑、札记、成诵和力行、矫恶为善。著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