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诗人、作家普希金(Алeкcaндp Cepгeeвич Пyшкин,1799-1837)着。
中译本由冯春据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49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出版。普希金出身于莫斯科的贵族世家。1817年毕业于彼得堡的皇村贵族子弟学校,在外交部任职。由于他的富有民主主义精神的诗篇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被调往南方,不久又被革职,送交故乡地方官员监视。
1825年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失败后,他被召回莫斯科,1831年返回外交部任职。政府期望他为沙皇歌功颂德,但是普希金并没有放弃向往自由的政治追求,继续从事进步的文学活动。
1837年2月8日在与法国流亡贵族丹特士的决斗中受重伤,两天后去世。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茨冈》、《上尉的儿女》等。《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着名诗体长篇小说,1823年动笔,1830年完成。作品通过几个贵族进步青年曲折悲伤的恋爱故事,广泛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现实生活的图景。主人公奥涅金出身涅瓦河畔的名门望族,他既不愿与上层社会同流合污,又脱离人民,看不到变革的现实力量,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和生活的位置。奥涅金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也是普希金对十二月党人失败后贵族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所作的艺术概括。
作品采用诗人独创的“奥涅金体”十四行诗的形式,优美舒展,极富节奏感和音乐性。《叶甫盖尼·奥涅金》一直被推崇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它奠定了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