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着。
中译本由陈宣良等据法国伽利玛书店1981年法文版译出,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萨特出生于巴黎。
自幼由外祖父抚养。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毕业后在里昂、巴黎等地任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研究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胡塞尔的学说,开始形成存在主义的思想方法。
二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1940年在前线被俘。1941年获释后继续任教。
3年后辞职筹办《现代》杂志,专致于文学创作和哲学研究。主要着作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以及文学作品《厌恶》(1938)、《苍蝇》(1943)等。《存在与虚无》是萨特最重要的哲学着作,全书围绕对现象学本体论的论述,系统地说明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1943年出版。
全书分为4个部分:导言,对存在的探索;第1卷,虚无的问题,包括(1)否定的起源和(2)自欺两章;第2卷,自为的存在,包括(1)自为的直接结构和(2)时间性、(3)超越性3章;第3卷,为他,包括(1)他人的存在和(2)身体以及(3)与他人的具体关系3章;第4卷,拥有、作为和存在,包括(1)存在与作为:自由和(2)作为和拥有两章。最后是简单的结论。萨特从现象学的存在主义角度论述了人的存在、选择、自由、责任及人的窘境,具体描述实际境况显现的“人的实在”的基本结构,从而论证了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地位。萨特从自由-自为的本体论的属性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对自己的自由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在排除历史的社会的客观因素后,错误地强调个人意志的绝对自由,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