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译“自知自己无知”。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命题。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记述了苏格拉底曾借用一个神话故事来证明他的这一命题。故事说,德尔斐的传神谕的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说,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并不聪明,便设法证实这个神谕。
他找政治家、诗人、工匠等有知识的人谈话,想看看他们的知识在哪里,是否比他更聪明。结果发现这些人都没有知识,而“神谕”是驳不倒的。
他反躬自问,他的聪明究竟表现在哪里?他觉得“自己确实一无所知”,因而就推论出“自知自己无知”正是他的聪明之所在:“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苏格拉底这一命题有其积极的意义,即认为人们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上,而应提高到一般。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
但同时这一命题又过分夸大了一般和它本身所具有的神秘主义色彩,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苏格拉底认为,人们不能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由神创造和支配的。如果人们去认识和研究它,那就是亵渎神灵。
他断言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因此,只有放弃对自然的认识,承认自己无知,才是聪明的人。从这方面看,“自知自己无知”又是人们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出发去获得知识的最大障碍。在基督教奉为圣典的《圣经》中也有类似于“自知自己无知”的说法。《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第8章第1-3节:“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后被引用时常表示字面意思。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其《战争与和平》中引用道:“‘什么也没有找到,什么也没有发现,’彼埃尔又自言自语道,‘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我们一无所知。这便是人类的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