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1902-1985),湖北蕲春人。
诗人、文艺理论家。11岁上村学读了六年古文,后考入县城、省城的小学、中学。“五四”运动后,在武汉读到《新青年》、《晨报副刊》上鲁迅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
1923年奔南京后,接触大量新文化书刊,尤以鲁迅的《呐喊·自序》给其震动甚大。
此后便着意觅读鲁迅的小说、杂文,并对其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此外《尝试集》、《湖畔诗集》和《春之歌集》等,《语丝》、《向导》、《努力周报》和《晨报副镌》等,也都是他爱读的书刊。同时,接触到了日本和苏联文学,喜爱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等作品。1926年进清华大学。
1933年因在日本参加左翼抗日文化团体被逐回国,在上海继续从事左翼文艺运动。1934年开始职业作家生涯。
生平热爱图书,多友人题赠本。尤喜收藏鲁迅作品,由鲁迅亲赠的《引玉集》、《海上述林》和珂勒惠支版画集,更为其珍藏纪念。
鲁迅去世后,为整理出版鲁迅遗着做了大量工作。1944年在重庆担任《希望》杂志主编。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上海。
其间行箧中的书和遗存上海家中的书“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厄运”,均毁弃无存。
1954年7月因上书《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习称“三十万言书”),获罪服刑。1980年平反。
个人所藏四柜图书亦被发还。胡氏毕生酷爱文艺,“一心想着编好书,出好书,写好书”(梅志《书香余韵》),晚年精神亦为书所挽救撑持。
其文艺思想曾有广泛影响。
着有诗集、评论集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