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处困室读书生活

林真处困室读书生活:

林真(1931- )原名李国柱,笔名林真、谷旭等,原籍广东台山,生于广州。

香港作家、评论家。少年时代丧父、以家贫辍学。

仅读了四年小学,两年中学。酷爱读书,刻苦自学,练习写作。

“在开始自修时,叶圣陶和夏丐尊合着的读写故事《文心》和文艺评论集《文章例话》,使我受益最大。之后,我又读了他和朱自清合着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当时,我把这几本比作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导游地图。稍后,艾芜的《文学手册》、唐弢的《创作漫谈》和《晦庵书话》、肖殷的《跟初学者谈写作》,都给过我非常有益的指导”,并以叶圣陶“凭文字吸收”和“用文字发表”为其“毕生难忘的话”(《林真说书》内地版序)。

1957年至1961年间又致力于《说文解字注》、《音学五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记》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研读,积累了坚实的国学知识,后又掌握了英、日、法语,从而为其阅读、写作和翻译奠定了坚实基础,着译日丰。

并以“处困”名其书斋,以示不忘旧日窘困,寓有警策之意。从事实业,在相学上尤获成功。事业忙碌之余,仍不废读书写作。

1970年后,更读了大量非小说类书籍,如黑格尔的《美学》、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图腾与禁忌》、泰纳的《艺术哲学》、皮亚杰的《儿童智慧的起源》和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等。并以英国柏拉威尔所写的《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一书影响最深。对于香港文坛,则“有志于改变香港文学研究的落后面貌”(张俭峰《曲线求文话林真》)。其好友海辛说他经常读书,“涉猎广,钻得深,嚼得透,更孜孜不倦地写自己爱好的文章”(海辛《相知相交三十年》)。

唐弢则认为,林氏有了早年艰苦的历练,“说明他的爱书纯出至诚,求之弥坚,爱之弥深,正是对学问和知识的那种如饥如渴的心情的表记”,“他不但爱书、求书,还提起笔来写书、说书,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挑选自己独有心得的部分,古今中外,侃侃而谈。……取其一端,独抒己见,往往有很多鞭辟入里的精彩议论”(《林真说书》序)。

藏书甚富,自述“大都是用速读的方法匆匆读过,就让它们寂寞地躺在书橱里,等待我日后需要时再来翻阅。只有很少数的十多本书能够幸运地爬上我床边的小书架上,供我临睡前或梦醒时细读”(《王辛笛的〈夜读书记〉》)。

写作以小说、散文和随笔居多,着述有《林真面相学》、《香港文学研究的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中国近百年外交史》、《易学通论》、《文学随想录》等数十种。 参见 林真读书法 林真说书

为您推荐

隐地读书

隐地读书:隐地(1939- )原名柯青华,祖籍浙江永嘉,生于上海。台湾作家、编辑家。毕业于台湾政工干校新闻系。自1968年起先后任《纯文学》月刊助理编辑、《青读》杂志主编、《新文艺》月刊主编、书评书目总编辑。从1969年起..

朱天俊读书

朱天俊读书:朱天俊(1930- ),江苏如皋人。现为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目录学、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工具书的教学研究工作。合编有《文史工具书手册》、《目录学概论》、《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等。童年读过意大利作家亚米契..

戴厚英读书

戴厚英读书:戴厚英(1938- ),作家。安徽颍上人。6岁入小学。195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工作于上海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中文系。1978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有《人啊,人!》、《诗人之死》、《锁链,是柔软的》..

陆文夫读书

田家英小莽莽斋读书生活

田家英小莽莽斋读书生活: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史学家、收藏家。少年时家庭贫困,曾做学徒。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由蜀奔延安,先后工作于陕北公学、马列主义学院等。从1948年起,担任毛泽东秘书。19..

陈若曦读书

陈若曦读书:陈若曦(1938- )原名陈秀美,幼名珠子,台北人。旅美华裔作家。196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次年留学美国,后获文学硕士学位。1966年秋曾回国定居到1973年秋。后由香港移居加拿大。1979年后再次移居美国,在柏克来..

李準读书

李準读书:李準(1928- ),河南洛阳人。作家。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有二,一是洛阳西大街的“聋子租书店”,他在这里读了当时生活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书店等出版的书籍,读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等20部小说,狄更斯的《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