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树广(1940- ),广东新会人。
现为苏州大学教授。6岁入上海澄衷小学,次年返新会朝连乡读过短期私塾。后往来于广州、上海两地求学。
读书勤奋,但并不聪颖,其母顺德黄氏常以“将勤补拙”四字加以形容。
13岁在商务印书馆《新儿童世界》杂志发表第一篇作品。次年起就读于上海格致中学。
当时家住上海河南中路,上学、放学必经四马路(福州路)文化街,因此常在书店流连,浏览文学、科技、音乐和美术等书刊。并就此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随手摘记的习惯。
18岁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乃“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面”,“全面打基础,锲而不舍,深入钻研”(《漫谈读书和写书》),读书笔记兼用“簿册式”和“卡片式”。毕业后到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从事古典文学和文献学教学至今。
认为读书治学“要有一个轴心,再逐步向外拓展,要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使自己逐渐广博起来,但这种广博不是散漫而无边际的,而是始终围绕着轴心转,就如电风扇一样”(《文献丛林中的探索者》),读书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二是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结合。”(《漫谈读书和写书》)素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论和治学方法论指导,“宗旨是不要给学生‘喂馒头’,而要教他们‘做馒头’的方法。”(汤振海《手执金钥匙的人》)并提倡“洞视八极,有师承而无门户之见;博采众长,有胆识而无浮华之风”(为北京大学学海社题辞)。着述甚勤,有《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古籍索引概论》、《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文学史料学》等。
其中《书海求知》列为“1988年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日本学者翻译出版时更名为《中国学参考事典》。
参见 书海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