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普尔(1902- ),当代西方哲学家。
生于维也纳。从小对哲学和科学就有浓厚兴趣。
1918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获博士学位。二战后移居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
主要着作有《研究的逻辑》、《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卡尔·波普尔自传》、《客观知识:进化论观点》、《对我的批评的答复》等。波普尔“是在满屋书香的气氛下熏陶成长的”。其父有丰富的藏书,“因此在我能阅读这些书籍以前很久它们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阅读,以及其次学习写作,当然是一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情”。12岁时读了第一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书并随成年朋友去参加马克思主义讨论会,感到“有趣而振奋人心”。
15岁读斯特林伯格的自传和康德、斯宾诺莎等人的着作,开始与父亲讨论哲学问题。
进大学后,“不久我就放弃了听课”,因为“这个大学有着最杰出的教师,读他们的书所得的体会要比听他们的课大得多”。自述通过阅读《纯粹理性批判》等书开始闯出了自己的路。1926年在维也纳职业教师学院结识了哲学家贡佩尔茨并读了他的全部着作,还“相当详细地研究了卡尔纳普和维特根斯坦的着作”。
1938年,为在哲学论争中给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又“非常细致地重读柏拉图、阅读狄尔斯、格罗特以及当代其他许多评论家和历史学家的着作”。波普尔的主要哲学观点之一是“第三世界——理论、书籍、思想和问题的世界”理论。他认为,价值在事实世界的地位如何,取决于我们与“世界3”的交往,“我猜想我们仅仅在同世界3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并且变成我们自己”,从而“能够对这个世界作出贡献”。
这也是波普尔对读书的意义所作的哲学总结。
参见 猜想与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