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

冯骥才在1989年10月撰写的随笔《无书的日子》中提出了“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这一命题。

他首先自述在“无书的日子”里,“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照,时入人间百味。

一时间,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人物的苦恼赶走自己的苦恼,故事的紧张替代现实的紧张,即便忧伤悒郁之情也换了一种”。冯氏的一段日子之所以“无书”,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家藏的千余册图书被抄毁而造成的。家中仅剩下一大包的“残篇散页”,“然而,读这些无头无尾的残书倒别有一种体味,就象面对残断胳膊的维娜斯像时,你不知不觉会用你自己最美的想象去安装它。……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它们设想出必然的命运变化和结局。

……后来,……我开始把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铺在桌上,写下了心中藏不住的唯我独有的故事”。于是他发表了如上的命题,他说:“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书是一种自我净化”,“读书是享用别人的创造成果,写书是自己创造出来供给他人享用”,当笔下的文学生命“在你两三尺小小书桌上诞生”,“写书是多么令人迷醉的事情啊!” 参见 冯骥才读书

为您推荐

笛卡尔论读书

笛卡尔论读书: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8岁时入欧洲当时最有名的拉夫赖公学学习拉丁文、希腊文、诗学、物理学、数学、逻辑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等课程。161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后定居荷兰,从事哲学、自然..

魏明伦论读书的韧性记性悟性

魏明伦论读书的韧性记性悟性:魏明伦(1941- ),四川内江人。剧作家。生于着名川剧鼓师之家。9岁时便辍学从戏,粉墨登台,艺名“九龄童”。酷爱读书,从《小二黑结婚》到《三毛流浪记》,自学不辍,打下坚实文化基础。14岁时开始习写..

陈景润论读书

陈景润论读书:陈景润(1933- ),福建人。数学家。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数学学科组成员。陈氏认为在读书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知识面要宽些,基础要打扎实。这..

培根论读书

邓友梅论凭兴趣读书

邓友梅论凭兴趣读书:邓友梅(1931- ),作家。山东平原人。1950年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在悬崖上》、《烟壶》、《那五》、《我们的军长》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仅在童年上过四年学,生平成绩全靠读书自..

约翰逊论读书

约翰逊论读书:撤缪尔·约翰逊(1709-1784),英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生于书商家庭。曾入牛津大学学习,因贫辍学。后到伦敦,以写作为生。1747年至1755年编纂并出版《英语词典》。主要作品有《诗人传》、《漫谈》和文艺评论..

蒙田论读书

蒙田论读书: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研究者。自幼受良好教育,并在图卢兹大学攻读法律。曾在波尔多法院任职13年。1570年集中精力从事写作。1580年《随笔集》头两卷发表。蒙田读书有他自己的一套经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