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改良派报刊 : 1898年前后至1911年期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和港澳地区出版的报刊。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流亡海外,继续把办报刊作为他们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他们先后在日本、美洲、南洋、港澳等地创办了30多种报刊。
在日本出版的改良派报刊 《清议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 1份机关刊物。1898年12月 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以" 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抨击清代慈禧太后把持朝政,要求归政光绪皇帝(1875~1908在位),实行君主立宪;注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对国人进行反封建的思想启蒙。曾发表《爱国论》、《少年中国说》等有广泛影响的文章,唤起民族觉醒,激励爱国图强。1901年12月因社址被焚停刊。1902年 2月,梁启超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 强调"新民"是中国"第一急务",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知识。它是这个时期改良派最有影响的刊物。1902年11月,梁启超还在横滨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以刊登小说为主的文艺刊物《新小说》。创刊号所载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一些与社会政治现实有密切联系的文艺创作,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都曾在该刊发表。
在美洲、南洋和港澳地区出版的改良派报刊 这一时期, 改良派还在美洲和南洋等地广泛建立保皇会组织,开展办报活动。在这些地区创办的改良派报刊主要有美国旧金山的 《文兴日报》 和新加坡的 《 天南新报》(1899)、《南洋总汇报》(1906)、美国檀香山的《新中国报》、加拿大温哥华的《日新报》(1900)、澳大利亚悉尼的《东华报》(1902)、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泗水日报》(1903)、缅甸仰光的《仰光新报》(1904)、泰国曼谷的《启南日报》(1907)等。港澳地区历来是改良派办报的重要基地。这一时期他们在港澳地区创办的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知新报》和《商报》。《知新报》是改良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7年 2月22日创刊于澳门,初为5日刊,后改旬刊、半月刊。康有为、梁启超亲自领导该报的筹办工作。经理是何穗田、康广仁,撰述有徐勤、 梁启超、 何树龄等。该刊经常与上海《时务报》相配合,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后,该报因社址在澳门,仍可出版,继续著论抨击清廷,为戊戌维新运动辩护。1901年1月20日出至第133期停刊。《商报》1904年创刊于香港。徐勤负责编辑,注重新闻报道,消息比较灵通。销数近5000份。有保皇会"总机关"之称。
在内地出版的改良派报刊 1904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上海创办了《时报》。1906年以后,随着国内立宪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改良派报刊活动的重点也由海外转向中国内地。1907年10月,梁启超先在日本东京创办立宪派团体政闻社的机关刊物《 政论 》,鼓吹组织政党,速开国会,建立责任政府。1908年 1月,政闻社迁上海,同年8月,被清政府查禁,《政论》也随之停刊。1910年2 月,梁启超又在上海创办《国风报》,宣传实行君主立宪,强调用和平手段推翻现今之"恶政府",1911年7 月出至52期停刊。它是这个时期改良派的重要理论刊物。1908年, 张謇等在上海组成预备立宪公会, 出版《预备立宪公会报》。1910年,各省立宪派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 在北京出版《国民公报》。此外,四川、贵州 、广东等省的立宪派团体 ,也先后出版《蜀报》、《黔报》、《广东地方自治研究录》等。还有一批报刊,主张以平和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思想上与改良派息息相通。它们当中有1902年英华(敛之)在天津创办的《大公报》 、 1902年和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外交报》和《东方杂志》、1904年彭翼仲在北京创办的 《京话日报》、 1907年杨度在东京创办的《中国新报》等。
戊戌变法失败后, 改良派的报刊继续宣传渐进改良,坚持"保皇扶满主义",与蓬勃兴起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潮背道而驰,受到了革命报刊的批驳。但它们反对外来侵略,要求民族独立 ;反对封建守旧,要求革故维新;传播"西学"、"新学",要求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这些宣传,与广大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相一致,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1981。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