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 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晚报。1946年5月1日在上海创刊,名《新民报晚刊》。创刊时期持"超党派"的民间报纸立场,发刊词表示:"愿意忠于国,忠于民,但是坚决不效忠于任何政治集团。"所刊新闻报道和言论,反映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休养生息、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愿望。新闻版多用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不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通讯稿。本市新闻侧重报道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活动消息,暴露国民党统治下社会动荡的状况,从侧面揭露政治黑暗的真相, 在当时上海报纸中独具风格。1947年2月20日,因副刊刊登了改国民党党歌为《冥国国歌》的讽刺诗,被罚停刊1天。同年5月25日,又被国民党当局以"破坏社会秩序、意图颠覆政府"罪名,与《文汇报》、《联合晚报》同时查封。同年 7月复刊。
上海解放后继续出版。1957年改革版面,社长兼总编辑赵超构提出"短些、再短些"、"广些、再广些"、"软些、再软些"三个口号,得到毛泽东的指点,建议补充为"软中有硬"。1958年改名为《 新民晚报 》后,办报方向为: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多年来坚持面向群众, 深入家庭,在开发社会新闻、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了成绩。其编辑工作的基本经验多为其他晚报所借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6年 8月22日停刊。1982年元旦复刊。日出4开1张半,不久即改出4开2张。期发行量近 190万份(1988)。
复刊后的《新民晚报》强调晚报的特点,重视新闻时效,增加信息数量,注意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各方面读者兴趣和需要,受到广泛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