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新闻学著作

    中国当代新闻学著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出版了有关新闻理论,新闻事业史及新闻业务的各种专著、文集和丛书约 900种,其中译作近 200种;论文上万篇。台湾省和香港地区出版的新闻学专著、译著和文集约占 1/2。

  新闻理论著作  50年代前期和中期以译作为主,绝大部分译自俄文著作。1951年翻译出版的《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汇编》及1953年出版的该书续编,是一部以苏联共产党关于党报的理论、党报历史和办报方法为内容的文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苏联新闻学研究的成果。稍后出版的其他译作也大都以联共党报为研究对象。这些著作曾长期影响中国的新闻理论界。1957年后,国内开始有少数新闻理论方面的论著问世,其中有安岗著的《捍卫社会主义新闻路线》、上海解放日报社编的《党报的党性原则》等文集。这些著作着力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对报纸的其他功能持批判态度。60年代初,结合在新闻学领域内进行的学术批判运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还翻译出版一批日本、美国、法国资产阶级新闻学者撰写的新闻理论著作,供新闻学界参考。 其中包括日本小野秀雄著的 《新闻学原理》、美国W.施拉姆等人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这些书都只在内部发行,出版的目的在于发动新闻学界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进行批判。这以后,一直到70年代末,除了"文化大革命"中印发过一些收有新闻理论方面"大批判"文章的小册子外,没有再出版过新闻理论方面的专著。1982年,甘惜分著的《新闻理论基础》问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公开出版的第1部系统阐述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以"新闻事业是以报道新闻为主要手段的阶级舆论工具 " 为基本思想,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报纸的性质、作用及其与读者和政党的关系。继甘惜分的著作之后,到1986年底,先后又有20余种新闻理论专著和文集问世。1986年出版的《新闻学论文集》,是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第 1次学术年会的论文集。此外还有少量译作。这一时期的新闻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有关新闻理论的文章,除阐述新闻理论中的一些问题外,还涉及到50年代后期以来很少研究的新闻法、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新闻改革等课题。

  大众传播学著作 80年代初,大众传播学介绍到中国大陆,一些国外传播学名著先后在中国翻译出版。最先出版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委员会编纂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此后还出版有W.施拉姆和W.E.波特著、陈亮等人译的《传播学概论》,W.J.塞弗林与小詹姆斯·W.坦卡特著、陈韵昭译的《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等。中国作者所著的传播学著作有两种,内容均以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

  受众调查 1982年,首都新闻学会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 1次读者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1983年《新闻学会通讯》第5、6期上;1985年又出版了这次调查结果的专书《北京读者、听众、观众调查》,在国内外引起广泛注意。继北京调查之后,浙江、江苏、新疆以及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也陆续分别组织了受众调查,汇集了从受众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检验了新闻工作的成果,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新闻事业史著作  5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有关新闻事业的通史、断代史、专史和人物传记等著作约30种,先后发表的新闻史论文近4000篇。1959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部分教师共同编写的《中国现代报刊史讲义》,是建国后出版的第1 部新闻史教材,稍后,又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及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中国新闻史讲义问世,以上 3部教材都只在内部发行。"文化大革命"中,新闻史的研究完全中断。直到197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著的《报刊史话》出版,才打破了新闻史研究的沉寂局面。此后陆续出版了20余种这类著作。1981年出版的方汉奇著《 中国近代报刊史 》,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1815~1919年 100余年的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涉及报刊近 500家,涉及报人近1500名。 史料丰富、 考订精详,对近代中国的重要报刊、报人和重大新闻事件,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获1987年颁发的"吴玉章奖金"新闻学1 等奖。 1987年出版的胡太春著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1983 年出版的黄卓明著《中国古代报纸探源》等专著,在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也各有所获。

  有关外国新闻事业史的著作, 80年代以前问世较少。1988年出版的张隆栋、傅显明合著的《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按历史顺序介绍、分析了世界各国和地区新闻事业发展及新闻理论研究的进程,是大陆出版的第 1部外国新闻事业通史。

  1986年出版的B.S.巴格迪坎著、林珊等人译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以及1982年出版的E.埃默里、M.埃默里著,苏金琥等人译的《美国新闻史》是和外国新闻事业史有关的译作中较有影响的两部作品。

  新闻业务著作  50~70年代中期,只有少量的讲义和译作。从7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新闻业务的专著相继问世。

  新闻采访学著作 艾丰著《新闻采访方法论》1982年出版,1987年获"吴玉章奖金"新闻学优秀奖。该书对采访活动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矛盾的分析,有独到见解,是大陆第 1本从理论上探讨新闻采访活动规律的著作。1984年出版的蓝鸿文著《新闻采访学》,是以党报采访活动为研究对象的。1983年出版的朱执中著《采访与采访心理学》,提出了采访活动中采访和被采访者双方的心理调节问题。

  新闻写作学著作 70年代末以来,有关新闻写作的书出版近百种。这些著作大多着力于论述新闻导语、新闻背景、正文以及各种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技巧。其中1986年出版的洪天国著《当代新闻写作技巧》和同年出版的汤世英等人著的《新闻通讯写作》,论述均较为系统。

  新闻编辑学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最早出版的编辑学著作是1956年译自苏联贝林斯基著的《书刊编辑学教学大纲》。1981年问世的艾国云著《报纸编辑学入门》,是80年代出版的编辑学著作中的第 1本。1982年出版的郑兴东等人著《报纸编辑学》,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性质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有一定理论深度。此外,还有少量关于标题制作和版式经营的专著。

  广播电视学著作 论文较多,集中发表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和《新闻广播电视研究》两个刊物上。专著较少。广播方面,除1982年出版的康荫著《新闻广播学研究》、1988 年出版的赵玉明著《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 》两书外,还有4 种北京广播学院教材和2种播音技巧方面的著作。电视方面的专著只有 2种。

  此外,还出版了一些有关新闻摄影、报业经营管理和广告等方面的著作。

  台湾省及香港地区的新闻学著作  50年代数量较少。60年代以来,累计出版 500多种。其中大众传播学著作占有较大比例。

  新闻理论著作 6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种通论性的专著,对新闻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其理论部分多以三民主义为基础。对传播媒介功能与目标的论述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大体相同。某些著作如曾虚白主编的《新闻学研究》、钱震的《新闻论》等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80年代出版的著作吸取了大众传播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如1982年出版的、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研究所主编的《新闻学的新境界》,同年出版的杨孝溁著《三民主义之传播理论与实务》,都在传统的新闻学研究课题之外,增加了新闻事业与社会变迁、新闻事业与文化传播,以及电视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内容。

  新闻制度、新闻法、新闻自由和新闻规律方面的专著有30 多种 。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李瞻著有《新闻道德》(1967)、《电视制度》(1973)等近10种专著,不仅对台湾的新闻制度有较详尽的分析,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新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大众传播学著作 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徐佳士1966年出版的《大众传播理论》是较早的一本。70年代后发展很快,出版有大量译作和介绍性著作。许多关于台湾传播问题的实证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杨孝溁著有《传播社会学》(1979)、《传播研究与统计学》(1982)、《传播学研究方法总论》(1978)等。他的文集《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汇集了他在1978年以前对台湾传播活动的效果问题及受众行为所作的13次调查报告。

  新闻事业史著作 先后出版了中国报业通史、断代史、 广播史、 地方报史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报史40多种。曾虚白主编的《中国新闻史》约65万字,自1966年出版后,曾 6 次再版。 该书有专门章节讨论大陆新闻事业,政治色彩甚浓。朱传誉对中国古代传播史的研究有一定成绩,著有《先秦传播事业概要》(1973)、《中国民意与新闻自由发展史》、《宋代新闻史》(1967)等。其中《宋代新闻史》探讨了宋代各种传播媒介及出版事业与限禁出版活动的种种法令。赖光临对近、现代报刊及报人历史的研究有一定收获,著有《梁启超与现代报业》(1980)、《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1980)、《七十年中国报业史》(1981)等专著近10种。

  外国新闻事业研究著作 先后出版了几种有关世界新闻史的专著,对美国、日本、苏联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新闻事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如1966年出版的李瞻著《世界新闻史》、1978年李瞻主编的《外国新闻史》、1985年出版的李明水著《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史》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闻业务著作 出版了50多种。与大陆同类著作的明显区别是,更多重视各种题材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研究。其中1955 年出版的王洪钧著 《新闻采访学》、1966年出版的郑贞铭著《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际》,都是较为系统的著作。新闻编辑学方面的专著以王石安著《新闻编辑学》论述较为全面。

  广播电视学著作 60年代初开始出现,至今已有60多种。以论述工程装备和制作技术为主,如1975年出版的万道清著《电视节目制作》、1978年出版的何贻谋著《广播与电视》、1985年出版的于洪海著《广播原理与制作》等。1977年出版的陆锦成著《电视原理与实用》,全书共20章,有16章是讲述制作技术和工程的。也有少量探讨广播电视内容与受众收视行为及广播电视社会影响的著作, 如1986年出版的旷湘霞著 《电视与观众》、1970年出版的张思恒著《广播、电视、社会学》等。

  广告学著作 约20多种。包括广告设计、制作技术、广告心理、广告管理、广告实例研究和比较广告研究等专著。1981年出版的樊志育著《广告学新论》,从广告的定义、媒体、经营、表现方法、策略、 组织、 预算、道德及团体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1981年在台湾出版的杨朝阳著《广告的科学》,对现代广告意识的研究颇多新见解。

  新闻事业管理学著作 1966年出版的刘一樵著《报业行政学》、1971年出版的徐平著《报业经营概论》等,系统地探讨资本主义制度下报业的组织、发行、广告、排印、会计、人事、编务、材料管理及营业计划等问题。

  台湾和港澳地区出版有新闻丛书多种。三民书局印的大专用书中的新闻学部分已有30多种,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允晨新闻传播丛书》有12种,都是由台湾新闻学术界的人士分别撰写的。

  此外,台湾和港澳地区还出版了少量摄影著作。

  当代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正逐渐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开拓前进。除了传统的有关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的研究之外,对各种传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心理和受众的研究以及有关新闻事业的实证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您推荐

中国出版的外文刊物

中国出版的外文刊物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外国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的刊物。创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3月,由张闻天主持,邀集马海德(祖籍黎巴嫩,本人美国籍,1950年加入中国籍 )、巴苏华(印..

政治书籍出版社

政治书籍出版社 : 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18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称共产党人出版社,直属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19年并入俄罗斯联邦国家出版社。1940年与俄罗斯联邦国家出版社社会经济部合并。1963年改为政..

郑玄(127~200)

郑玄(127~200) : 中国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康成, 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 人。早年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氏春秋》等,后师事扶风马融学古文经..

整体设计

制版技术

制版技术 : 印刷中从原稿到印版制作技术的总称。印刷的种类很多,所用印版各异,故制版技术也相当复杂。在古老的雕版印刷时代,手工雕刻是基本的制版技术。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现代化的电子制版技术。制版技术是..

章汉夫(1905~1972)

章汉夫(1905~1972) : 中国报刊主编、外交家。江苏武进人。1905年生。在清华大学学习后留学美国。1927年在美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曾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1931年回..

照相腐蚀凹版

照相腐蚀凹版 : 传统的凹版制作方法。单色或彩色原稿,必须先制成连续调的单色或分色的透明阳图片,然后在经处理的碳素纸 (纸基上涂以掺有氧化铁色料等的明胶膜,在使用前经 3%左右的重铬酸钾溶液浸泡约 3分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