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报业

    日本报业 : 日本出现近代报纸之前,曾经存在过一种土生土长的报纸类似物,即瓦版。瓦版最早出现于17世纪初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大阪。现存最早的瓦版实物是1615年的 《大阪安部合战之图》。瓦版作为民间非法出版物,在日本社会流传了约300年,1868年明治维新后,随着近代报纸的兴起,瓦版失去了自己的存在依据,逐渐销声匿迹。幕府末年,日本有了由洋人发行的外文报纸。而由日本人自己办的报纸则较外文报为晚。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报出现于1862年,称《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发行人之一的万屋兵四郎是日本最早的洋书商人之一。这份官报的内容实际上是译自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爪哇新闻》,先后发行了23卷。形式上与中国的线装书相类似,且不定期。严格说来,《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属新闻书一类的东西。
日本最早的非官方日文报是《海外新闻》。《海外新闻》1864年创办于横滨,创办人是美籍日本人焦赛夫·海科(日文名字叫滨田彦藏)。滨田彦藏生于1837年,去世于1897年。13岁时,曾在海上遇难,大难不死,为一艘美国船所搭救,于是被一美国人所收养,并入美国籍。1859年,滨田彦藏担任美国驻日本领事馆的翻译官。1863年,他辞职在日本民间从事商业贸易并出版报纸。他所出版的《海外新闻》是一份半月刊,以向日本人传播西洋文明为宗旨。主要内容来自外轮带来的海外消息。
日本人所办最早的自主性报纸是1868年的《中外新闻》。所谓自主性,一是指由日人自办,二是指在内容上有关于日本国内的消息。《中外新闻》的创办人是柳河春三,创办地点在江户《创办不久即改名东京》。柳河春三诞生于1832年,去世于1870年。他是日本早期的学习介绍西洋文明的先驱。作为一位学者,他懂英文、法文、荷兰文,曾专门研究西方的炮术与医学,可谓学术渊博。1864年,柳河任开成所(幕府官方研究西洋学、翻译外交文书的机构)教授。1867年,他曾创办日本最早的杂志《西洋杂志》。
《中外新闻》独立于官方,内容一方面抄译外文报刊,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东南沿海创办的洋文报刊,故名《中外新闻》。另一方面,该报也刊登一些日本国内的消息。该报虽然不定期且为木版手工印刷,但发行量却达千份以上。由于《中外新闻》具有自主性,且影响颇大,故一般认为它是日本最早的近代报纸。而该报创刊的1868年,即明治元年,也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报纸的诞生之年。
日本最早的日报是1871年创刊的《横滨每日新闻》。由子安峻创办的该报,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纸。
子安峻原为幕府外国事务局的大译官。他出生于1836年,去世于1896年。早年攻读荷兰文,明治初年任神奈川法院翻译。1870年他创设木活字版印刷所。子安峻在日本新闻事业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除了创办《横滨每日新闻》这份日本的第一家日报外,还在1874年创办了声名显赫的《读卖新闻》。而且从1874年至1889年,他一直担任《读卖新闻》的社长,为读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横滨每日新闻》比起以前的报纸来,可谓面目一新。它率先使用铅活字排版,纸张则采用进口的西洋纸。在内容上,它不仅刊登了作为港市的横滨的经济信息,而且还刊有广告,故而受到日本关东地区工商业者的欢迎。该报的出版得到了当时神奈川县知事的支持。这种作法很快被其他城市所仿效,各地陆续办起了《京都新闻》 (1871年),《大阪新闻》 (1872年),以及东京的《新闻杂志》 (1871年)。
东京最早的日报是1872年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岸田吟香任该报第一任主笔。这家报纸后来改名《每日新闻》,并逐渐发展为日本的三大报之一。
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出现的日本近代报业,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这个历程是曲折多变的。本世纪20年代的东京及关东大地震曾使《读卖新闻》等报纸机构被夷为一片废墟,二战后期的盟军对日轰炸也曾使不少报纸机构化为焦土,至于日本军国主义对报业的摧残与破坏更是使日本的进步新闻工作者苦不堪言。而一些报纸在二战时期也曾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起过不光彩的吹鼓手的作用。战后初期,美国人以联合国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军事占领。报业一方面受到盟军的直接管制,另一方面又被进行了西方式的改造。在冷战时期,日本的进步新闻事业也曾受到美日统治者的压制。但作为报业总体而言,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报业也日趋膨胀。当今的日本报业,若以日报总发行量来衡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与日本经济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飞速发展分不开的。日本现在的人均日报发行量达每千人600份,居世界前列。
日本现有日报约360多家,分全国性、地区性与地方性报纸三大类。其中前两类在报坛上的地位较为重要。
全国性报纸共五家,即《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产经新闻》。这五家报纸均以东京为基地,以高的发行量辐射全国。在日本舆论舞台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读卖新闻》创办于1874年。《读卖新闻》在子安峻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虽曾在20年代遭到关东大地震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却并未消亡,而靠着员工的努力,重新奋起。至本世纪50年代,与另外四报形成了今日五大报的格局。《读卖新闻》在其长期的报业经营中形成了内容通俗、面向大众的风格,这使它在与其他日本大报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近些年来,它的发行量一直居各报之首,早刊发行892万份,晚刊发行481万份,合计近1400万份,人们不难想见,该报是多么庞大的一架信息制造机器。
《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现在发行量达到日晚刊合计1220万份。《朝日新闻》 的风格与 《读卖新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力求办成一份“雅而不俗”的报纸,故而较为受知识分子的欢迎。
在《朝日新闻》 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震动日本列岛的 “白虹贯日” 事件。1918年8月25日,日本84家报社的新闻工作者的代表在大阪举行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总辞职并呼吁言论自由。会议的这些要求引起了当局的恐慌与不满,于是,当局以 《大阪朝日新闻》 在会议报导中使用了“白虹贯日” 一语为借口,诬陷该报攻击天皇、暗示革命。结果,社长村山龙平遭到暴徒毒打,并被绑在石柱上示众; 村山社长、鸟居素川总编辑等多人被迫辞职。《朝日新闻》 受此飞来横祸,元气大伤。整个日本进步新闻界也在这次事件中受到损伤与影响。“白虹贯日”事件一方面说明了日本资产阶级对十月革命所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恐惧,力图强化对新闻界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日本新闻界在反动势力的进攻面前束手无策的脆弱性。这一事件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独霸舆论、对报业施行残酷的极端专制主义打下了伏笔。
《每日新闻》创办于1872年,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报纸。其前身即 《东京日日新闻》,是东京日报的第一家。《每日新闻》 的风格介于 《读卖新闻》 与 《朝日新闻》之间,雅不及 《朝日》,俗不及 《读卖》。战前的 《每日新闻》 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但战后随着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每日新闻》 的读者明显减少,造成发行量衰退。在与 《朝日》、《读卖》 的竞争中遂处于劣势。目前,它早晚刊的发行量共约700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毕竟与 《读卖》、《朝日》 并称三大报,维持着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经济新闻》创办于1876年,是日本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侧重经济的报纸。但总体上看,它虽侧重经济,带有一定专业色彩,却依然是一份综合性报纸。读者对象多为大中企业及金融部门的中上层职员,一般家庭很少订阅。它往往反映日本经济界主流派的意向,故为商界所重视。发行量约350万份。
《产经新闻》创办于1933年,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右翼的喉舌,被人们目为“财界的御用报纸”。《产经新闻》的发行量较《日本经济新闻》略小,约300万份。
日本的地区性报纸是指在报纸出版地所在的地理单元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报纸。它们既不像全国性的五大报那样声名赫赫,影响全国;却也不像地方性的县市报只具小范围影响。倘若将全国性报纸称为大报,将地方县市报称作特定意义的小报的话,这些地区性报纸就不妨被称作“中报”。无论是在发行量、影响度、办报的风度与气派上,“中报”这一字眼对它们都是相当恰当的。地区性报纸的产生有其历史的与地理的原因。在日本报业历史上,关东大地震、二战期间的报业整顿重组、战后初期的革新重建,均使报纸数目出现大幅减少的局面。正是在这几次报业大调整的过程中,尤其是二战期间施行的一县一报政策,诞生或巩固了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区性报纸。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北海道新闻》(1942年由北海道地区11家报纸合并而成,发行量近200万,为北部报纸之最); 《西日本新闻》 (1942年以 《九州日报) 为主的西部报纸改组而成,发行量90万份);《中日新闻》 (1942年由中部地区的 《名古屋新闻》和 《新爱知》 合并而成,初名 《中部日本新闻》,1971年改现名,发行量420万份)。此外还有首都的《东京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资产阶级政党报纸,依然具有某种影响,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较为特殊的。自由民主党办有 《自由新报》,社会党办有 《社会新报》,公明党办有 《公明新闻》。至于日本共产党,则办有 《赤旗报》,并拥有较大的发行量与影响,这倒是与其他西方国家一致的。
日本的报团形成较晚,二战后方形成以五大报为核心的五大报团,即 《读卖新闻》 报团,《朝日新闻》报团,《每日新闻》报团,《日经》 报团和 《产经》 报团。
日本的报团均与广播电视业融为一体,这五大报团都各自拥有广播电视台网,形成集报纸、广播、电视及各种杂志为一体的综合性新闻业垄断集团。《读卖新闻》 报团拥有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朝日新闻》报团拥有全国朝日广播公司; 《每日新闻》 报团拥有东京广播公司; 《日本经济新闻》 报团拥有商业性的东京十二台;《产经新闻》报团则拥有富士电视公司。
至于各报团拥有的出版物则更是品类繁多,五花八门。如《朝日新闻》社,除出版正刊《朝日新闻》早晚报外,还分别出版众多冠以朝日名目的系列出版物,包括《朝日周刊》、《朝日评论》、《科学朝日》、《朝日摄影》、《朝日亚洲论坛》、《朝日季刊》、《朝日年鉴》以及英文的《朝日晚报》。
日本的报团不仅拥有新闻及出版部门,还向新闻以外的产业拓展,它们广泛地介入各行各业,将触角伸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读卖新闻》社,它拥有一支上百人的读卖交响乐团,每年演出130场,水准在日本堪称一流。它还在东京和北九州开设了初级理工学院。它组织有职业棒球中心联盟东京读卖巨人队,这支棒球队多次荣获日本棒球比赛的冠军,并涌现出棒球王王贞治这样的超级明星。此外,《读卖新闻》报团还拥有两个高尔夫球场、一家旅行社、一家娱乐联合公司及生产电讯设备并经营电视节目的附属工场。各报团涉足这些文化及非文化的企事业,并以其盈利来贴补报纸本身经营销售上的尴尬乃至亏损。这样做固然使报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但同时,报纸本身在报业老板心目中日益成为装璜门面的招牌,报业在整体上新闻性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广告性、营利性特点越发凸现,报纸本身正在变成推销商品的商品——一个诺大的广告。
日本新闻界在国内的采访活动往往离不开“记者俱乐部”这样的机构。广泛设立的记者俱乐部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景观、也成为日本新闻事业的一个特色。在日本,上到首相官邸、外务省、警视厅和国会,下到各企业、团体和政党,都设有记者俱乐部作为记者活动的场所。这些俱乐部逐渐成为带联谊会性质的机构,并成为记者采访活动的前哨基地。记者俱乐部具有排他性,记者对各单位的采访,要由俱乐部安排,而非俱乐部成员就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记者招待会也无权参加。这样,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新闻来源,使得独家新闻很难问世,同时也使日本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个性。关于记者俱乐部的利弊,在日本新闻界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尽管日本新闻协会早在1949年就曾制订了“关于记者俱乐部的方针”,以图使其活动规范化,但它所规定的“绝不干预采访方面的问题”和俱乐部活动方针却并未能取得多少实际效果。以后出台的类似文件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俱乐部体制与报道自由相矛盾这一要害问题。

为您推荐

六、中国记协关于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的公告

六、中国记协关于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的公告 :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重要讲..

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

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 : 成立于1983年。现设新闻学专业,包括新闻宣传和广播电视两个方向,采用汉语、维吾尔语两种语言授课。汉族学生本科四年,民族学生本科五年。该专业现有副教授3人,讲师12人..

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

暨南大学新闻系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 兰大于1959年创建新闻专业,60年代初停办,1983年恢复,1984年建立新闻学系,1991年改名为新闻与传播学系。现设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三个专业。全系共有教职工31人,学..

深圳大学中国文化与传播系

深圳大学中国文化与传播系 : 建系于1991年,由1983年创办的国际文化系和1984年创办的大众传播系合并而成。现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广告学专业(本科)、公共关系专业(专科)和旅游文化专业(专科)..

郑州大学新闻学系

郑州大学新闻学系 : 建系于1984年4月,原为1982年成立的中文系新闻专业,1994年又增设广告专业和节目主持人方向。现设新闻和广告学两个专业。全系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助教6认,学生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