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愈之 : 著名报刊活动家。浙江上虞人。1896年9月9日生。原名学愚,字愈之,笔名罗罗、伏生、景观、何谷、说难、沙平等。1911年进绍兴府中学堂学习。1914年10月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练习生。1915年8月起,任该馆 《东方杂志》 助理编辑、编辑,撰文提倡科学与民主。1919年参与创建上海世界语学会。1920年与郑振铎、沈雁冰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5年 “五卅” 运动中,参与创办和编辑 《公理日报》,组织出版 《东方杂志》“五卅” 事件临时增刊,撰写长篇通讯 《五卅运动纪实》,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7年 “四一二”政变次日,起草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周予同等7人联名在14日的 《商报》 上发表。1928年1月被迫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并任 《东方杂志》 特约通讯员。1931年初途经苏联回国,撰写纪实报告 《莫斯科印象记》。“九一八” 事变后,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远东分社编译员、中文部编辑主任,兼 《生活》 周刊特约撰述。1932年重返商务印书馆,同年10月任复刊后的 《东方杂志》 主编至次年3月 (29卷4号一30卷6号)。此后协助邹韬奋主持 《生活》 周刊和生活书店,任书店编审委员会主席。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9月,在上海创办 《世界知识》 杂志,主持头半年编务。1936年4月到香港,协助邹韬奋创办 《生活日报》。同年11月 “七君子” 被捕后,担负声援营救的组织指挥工作,并采写 《爱国无罪听审记》在上海各大报发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常务理事兼宣传部副部长,倡议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组织国际新闻供应社,担任 《救亡日报》编委,筹划出版 《团结》、《上海人报》、《集纳》周刊和 《每日译报》 等抗日报刊。组织翻译出版斯诺的《西行漫记》,并首次编辑出版 《鲁迅全集》(20卷本)。1938年5月到武汉,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第五处处长,主管国际宣传工作。同年9月,以救国会名义在汉口创办 《国民公论》 半月刊(后迁桂林出版)。1939年从武汉辗转来到桂林,参加范长江主持的国际新闻社工作,并筹建文化供应社任社长。1940年12月初经香港抵新加坡,接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在主编该报一年多中,撰写社论、专论及时评数百篇,使报纸销数一下跃居为南洋侨报之首。在抗战时期写了许多国际问题文章,被誉为“国际问题权威”。1942年2月开始三年零八个月的迁徙流亡生活。抗战胜利后,从苏门答腊重归新加坡,成立新南洋出版社,出版 《风下》 周刊,以沙平的化名任主编,并为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部驻新加坡办事处编辑出版《民主周刊》。1946年11月,在新加坡协助陈嘉庚创办 《南侨日报》,任社长,使该报成为广大侨众信任和喜爱的 “民主堡垒”。1948年3月,结束7年又4个月的南洋生活,离开新加坡经香港回国,参加筹备政治协商会议工作。1949年6月,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机关报 《光明日报》首任总编辑。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名誉主席等职。198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印度尼西亚语言研究》、《国际语的理想与现实》、《世界语四十年》、《新文字运动的危机》、《世界语与中国文字的改革》、《“五四”与文字改革》、《流亡在赤道线上》等书,出有 《胡愈之文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