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复亮 : 现代著名报刊编辑撰稿人。浙江金华人。原名存统,后改名复亮,字光亮,别号伏图,笔名伏量、C.T.、方国昌、国昌等。出身于农民家庭。1917年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习,与沈端先(夏衍)等同学。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杭州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0月10日,参与创办和编辑学生刊物《双十》半月刊。11月1日,该刊改名为《浙江新潮》周刊继续出版,仍担任编辑,并在第2期发表《非孝》一文,言辞激烈,在浙江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誉为“雷霆风雨”,反对者视为“大逆不道”,反动当局据此加害于该校进步师生,酿成闻名全国的“浙江一师风潮”。12月该刊也遭到封禁。1920年初到上海,结识陈独秀等人,参加中共上海发起组活动,并为《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撰稿,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去日本,任东京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1921年底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1922年初,受陈独秀委派在上海领导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团中央的工作。同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该刊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刊,前3期由北京地方团组织出版,从第4期起迁上海归临时团中央出版,从第8期起改由团中央执委会出版,到1923年8月15日停刊,共出版25期。他亲自主编了其中的17期,发表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本团的问题》、《中国的青年运动究竟应该怎样?》、《本团与中国共产党之关系》等重要文章,平均每期都有他署名的文章发表。1923年8月团的“二大”后离开团中央,先在上海大学任教,同时兼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编辑;后到广州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政治经济学。1927年初到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曾在报上发表题为《悲痛中的自白》一文,从此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与许德珩等在上海组织“本社”,以“不忘本”自勉;并一度参加国民党改组派活动,任上海《革命评论》 (后改名《民众先锋》)周刊编辑,并撰写反对蒋介石独裁、争取民权的文章,旋因政见不合而退出。1929年后,在上海和北平的大学任教,从事马克思主义翻译和革命理论著述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在所著《中国现代经济史》序言中表示要“清算自己过去的政治、经济见解的错误”。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为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领导人之一,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呼吁抗日救亡的文章。1937年9月1日,上海编辑人协会出版的 《文化战线》 旬刊创刊,任主编并撰写 《多号召,多建议》、《多批评,多讨论》 等宣传 “全民持久抗战” 的文章。上海成为 “孤岛” 后,到重庆任南方印书馆总编辑兼经理。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转到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处任处长。1943年12月,主编该处出版的 《四川经济季刊》,并为重庆 《新民报》 撰写长篇连载的 《经济漫谈》。1945年12月16日,与黄炎培、章乃器等人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被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 “较场口事件” 中被国民党特务打伤,写了 《愤怒的抗议》发表在 《新华日报》 上。此后,在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时,曾在上海 《周报》、《文汇报》、《时与文》上发表了许多主张和平、民主、统一的政论文章。1948年底,被民建推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年4月,随陈毅大军南下。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顾问。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劳动部第一副部长、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等职。1970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著有 《现代唯物论》、《中国现代经济史》 等,译有 《资本制度浅说》、《世界史纲》、《社会进化论》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