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渔 : 现代著名报刊活动家。山西灵石人。1899年1月10日生,原名象鼎,字友彝,1928年后改友渔,笔名忧夷、忧虞、忧疑、有疑、有仪、犹豫、游泥、悠然、平周、萍周、若愚、友愚、萍州、章若榆、香汀、香玎等。青年时代即给太原《山西画报》投稿。1918年,考入太原省立第一师范,课余为《山西日报》撰写新闻稿件,不久担任《山西日报》、《并州新报》特约访员,并为《晋阳日报》、《唐风报》副刊撰写有关诗词的稿件。同时,还参与创办过《共鸣》、《新觉路》刊物,任过《民报》编辑,一度代理过《并州新报》总编辑。1923年,考入北京国立法政大学,课余任《并州新报》驻京记者、北京《东方时报》中文版和《世界晚报》文艺版“夜光”特约撰稿人。1925年2月《世界日报》创刊后,又被该报文艺版录用为特约撰稿人,不久担任该报教育编辑。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在《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工作,一度代理《大同晚报》的总编辑。同时,担任中共北京市委秘书长,接办《国民晚报》,作为中共北京地下市委的宣传机关,任社长兼总编辑。此时,还担任上海《申报》、武汉《中山日报》的驻京记者。1927年11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28年3月,被保释出狱后去天津,先后任京津通讯社翻译、中文《泰晤士晚报》和《泰晤士报》总编辑、以及《天津日报》副社长等职,并一度打入阎锡山派掌握的天津市政府,以宣传科科长名义,主管新闻工作,掩护革命活动。1930年底,为躲避抓捕去日本,主攻新闻学,兼为北平《实报》等报纸撰写日本通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任北平《世界日报》主笔,兼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1932年7月后,再次去日本,任《世界日报》驻东京特派记者,为该报撰写东京通信,并开始研究日本新闻事业。1933年5月回国,任《世界日报》总主笔,负责写社论,主编“社会科学周刊”,并为“新闻学周刊”撰文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继续为《实报》写社论,同时在北平、中国、中法、燕京等大学担任教授,并在民国大学担任新闻系主任。1935年初,为躲避抓捕又第3次去日本。同年8月回国后,继续在燕京、中国等大学任教授,讲授新闻学。办过同人刊物《时代文化》(后改为《文化动向》)。“七七”事变前在华北联络局工作。1937年7月底逃离北平。曾两度到山东做韩复榘、石友三的统战工作。1939年春到重庆,为《全民抗战》及《中苏文化》、《反攻》、《反侵略》等报刊撰文。1939年9月至1941年1月任重庆《时事新报》总主笔。1941年2月离渝经桂林去香港,同年5月任《华商报》总主笔。同年12月撤回桂林工作。1943年3月回到重庆,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在党内任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和 《新华日报》社论委员会成员,为该报写社论。同时,还一度为《时事新报》 和 《新蜀报》 写过社论。1945年2月被派到成都工作。同年9月调回重庆,第二次参加《新华日报》 工作。接替夏衍任代理总编辑。继续写社论,并增设 “国内述评” 栏目。同年12月中旬,改任重庆中共代表团顾问,仍写社论和 “国内述评”。1946年5月3日,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重庆 《新华日报》 社长,第三次参加 《新华日报》 工作,直到1947年3月初撤回延安。同年12月经晋绥转赴晋冀鲁豫中央局,任边区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和机关党委书记。1948年春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并为华北局机关报 《人民日报》 撰写社论。解放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仍关心党的新闻事业。1992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 《日本新闻发达史》、《新闻之理论与现象》、《报人生涯三十年》、《报刊杂文、通讯和社论》、《新闻学论文选》、《报告文学及其写作》 (与人合著) 等; 还有 《中国宪政论》、《法与宪法》、《民主与宪政》、《如何实现民主宪政》、《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立法原则》、《日苏关系二十年》 等不少法律和日本研究方面的专著。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