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涯 : 著名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者。江苏省金山县山阳镇(今属上海市) 人。1910年8月13日生。原名丙承,笔名舒翰、朝新。1916年9月,入江苏省松江县山阳第七小学读书。1923年9月,升入江苏省立第三中学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期间,曾先后担任江苏松江学生联合会主席、中共江苏省委松江联络点共青团书记、共青团松江县委书记、中共松江县委书记等职。1931年2月,进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学习。1932年8月被共青团中央派赴河南开封工作,并中止大学学习。后返回江苏,因省委遭受破坏,一边积极寻找组织,一边自修大学课程。抗战爆发后,在中共长江局、南方局的领导下,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新闻工作。1937年12月,在武汉参加《群众》周刊的出版和《新华日报》的筹备工作。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任该报发行主任。同年10月,随该报迁往重庆。11月15日,《新华日报》刊出《本报启事》,“特聘”他为“本报广告课主任”。1940年后,先后任该报编辑、国际版主编,曾发表《十年来苦斗中壮大的东北义勇军》等署名文章。同时,还用“舒翰”笔名为重庆《群众》半月刊撰写了《新的民主主义在成长——法兰西的败亡与新生》、《苏波关系与疆界问题》、《美国大选前后》、《意大利的民主运动与联合政权》、《欧战是怎样胜利的》等专论或署以本名的《关于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一书》等译文。1946年5月,被派赴上海任《群众》周刊上海版编委,并发表《和战之间》等文。同年11月,又被派赴香港任《群众》周刊香港版编委、中共香港工委党报委员会委员,在章汉夫的领导下,与林默涵等为该刊主要工作人员。从1947年1月30日起至1949年8月4日止,连续用“朝新”等笔名为该刊撰写军事述评或评论文章,用独到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跟踪评述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程,先后发表了《二十天来的战局》、《战局重心将移向哪里》、《大的战事在前面》、《东北与豫北》、《战局在重大变化中》、《蒋介石从此走下坡路》、《胜利的四月》、《捷音处处传来》、《颓势能够挽救吗?》、《攻势接着攻势》、《东北蒋军还有逃生之路吗?》、《战局答客问》、《大变化的一年》、《大反攻后的新形势》、《三大攻势开始了》、《困死与忙死》、《内外线的有机结合》、《论大反攻诸问题》、《石家庄之捷》、《“联防”能防得住吗?》、《到处是波涛汹涌的攻势》、《沈北大捷之后》、《展望东北战局》、《营口的解放》、《展开强大的春季攻势》、《辉煌灿烂的春战场》、《论蒋军“新战略”》、《延安解放与西北攻势》、《从济南解放看秋战场》、《走向对全局决定性的胜利》、《淮海与全局》、《徐州解放之后》、《伟大的淮海战役》、《揭破敌人紧后挣扎的幻梦》、《百万雄狮大进军》、《入山还是下海——论蒋李的逃跑计划》以及《人民记者的锻炼》等近100篇文章,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军事评论作家。1949年8月回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工作。建国后,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工作,任人事处副处长。1952年3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干部处副处长。1959年3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南岗区委书记。同年9月,调任林业部宣传局副局长。1961年3月,改任东北局农委副处长。“文革”中到干校插队落户。1978年后拟安排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任职未就。1980年10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参加《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曾到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地调查访问并搜集史料,编辑过5期《新华日报研究通讯》,提出过对《新华日报史》轮廓的设想。参与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的筹建工作。1982年11月离休。1991年8月9日晨病逝于沈阳。编有《新华日报的回忆续集》、《回忆重庆》等书,撰写过数篇回忆研究报史报人的文章。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