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宝权

    戈宝权 : 著名文学翻译家和报刊编辑。江苏东台人。1913年2月15日生。著名新闻史学者戈公振的胞侄。笔名葆荃、北泉、北辰、苏牧、伊凡等。20年代末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1932年毕业,次年进上海 《时事新报》 任编辑。1934年又兼任 《新生》 周刊撰稿人,先后发表 《托马斯·摩尔的生平及其 〈乌托邦〉 的内容》、《苏格拉底及 〈柏拉图对话集〉》、《柏拉图及〈理想国〉》、《亚理士多德及 〈政治学〉》、《荷马与〈伊利亚德〉》、《荷马与 〈奥德赛〉》 等文。1935年3月,任天津 《大公报》 驻苏联记者和 《新生》 周刊、《世界知识》 半月刊的特约通讯员,并经常为国内的 《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星期刊》、《世界知识》、《文学》、《申报周刊》、《国闻周报》、《时代画报》 等刊物撰稿。其中,为 《文学》 月刊写过 《高尔基的葬礼》、《普希金的逝世百年祭》 等较长的通信文字。此外,还与戈公振合写过 《梅兰芳在庶联》、《最近庶联人民生活的一般》 等通讯。1938年初经西欧回国,3月中旬到达武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武汉 《新华日报》 编辑部工作。武汉沦陷前夕到重庆,继续在 《新华日报》 编辑部工作,在该报连载所写 《苏联讲话》,在《群众》 杂志连载所译“联共(布)党史研究资料”,并为生活书店发行的 《读书月报》、《文艺阵地》 和读书出版社发行的 《学习生活》 撰稿,还与孔罗荪负责编辑读书出版社发行的 《文学月报》。此外,还任 《中苏文化》 编委。1941年3月到香港,协助叶以群创办文艺通讯社,向海外的中文报纸供稿。同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香港后,撤退到东江游击区。1942年4月离开东江,返回重庆,仍在 《新华日报》工作。从武汉时起,历任该报编辑、编委,写过社论、专论,编过第3版国际版和第4版副刊版,任过资料室、编译室负责人,负责过报社出版图书的工作; 还曾任过 《群众》 杂志的编辑、编委、代理副主编,主编过该杂志。1945年底离开重庆,次年春节回到上海。先到生活书店编辑部工作,参加编辑出版 《读书与出版》 月刊,几乎每期都为它写稿或译稿; 后参加时代出版社编辑部工作,主编 《苏联文艺》 和 《高尔基研究年刊》 等,并继续为 《读书与出版》 写稿。1949年初到东北解放区,7月起任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建国后,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及参赞。1954年回国,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并领导 《俄文友好报》 和 《俄文友好周刊》 的编辑工作。曾多次作为友协代表团的成员访问苏联。1955年重新整理戈公振遗著 《中国报学史》,得以由三联书店出版。1957年后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历任 《译文》、《世界文学》、《文学研究》、《文学评论》 编委。1975年起,兼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顾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10余所高等学校教授等职,仍经常参加新闻界的活动,被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三S研究会顾问、《读书》杂志的编委和顾问等。1985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重新出版时,又参加该书的整理和订正工作。已出版的译著有《普希金诗集》、《爱伦堡政论通讯集》等50余种。1987年春、5月,分获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和苏联莫斯科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8年1月11日荣获苏联文学基金会授予的“普希金文学奖”。同年3月2日荣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为您推荐

黄遹霈

黄遹霈 : 台湾著名报人。山东即墨人,生于济南。8岁迁居青岛市。曾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济南省立高级中学。后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嗣赴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留日期..

王惕吾

王惕吾 : 中国台湾报业主。浙江东阳人。字瑞钟,号恒道。早年就读于上海文化学院。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毕业后在大陆国民党军队历任连、营、团长,副旅长、副师长等军职。1949年赴台湾,转而从事报业..

舒群

舒群 : 著名作家和报刊编辑记者。黑龙江阿城县人。1913年9月20日生。原名李书堂,曾用名旭东,笔名舒群、黑人。1932年3月在东北参加第三国际的工作,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青岛,1935年在上海参..

储玉坤

黄薇

黄薇 : 著名女记者。福建龙岩人。原名维英,曾用名南君。早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33年去日本留学,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1936年开始,在中共东京支部领导下参加革命活动。抗..

何其芳

何其芳 :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兼新闻工作者。四川万县人。1912年2月5日生。又名志、启放,笔名禾止、其放、季方、桑珂、黎云、秋子、秋若、萩萩、揪心、劳和、劳行、劳之凤、劳百行、劳君乔、傅履..

陈家康

陈家康 : 报刊编辑和撰稿人。湖北广济(今武穴市)人。又名宽、有容。1926年考入汉口辅仁中学。1929年入武汉大学文预科,两年后就读于该校经济系。常为上海《申报》撰稿。1933年离校返乡。1934年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