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冈

    彭子冈 : 著名女新闻记者。江苏苏州人。1914年2月7日生。原名雪珍,笔名子冈。1931年在浙江淞江女中读初三时,即在叶圣陶主编的 《中学生》 月刊上发表《我是燕子》 等文。1932年又第一次用“子冈”笔名在该刊第41期上发表短篇小说 《狱囚》。以后又陆续发表了《坦白的话》 等作品。1934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英语专业。1936年到上海沈兹九主编的《妇女生活》 月刊任助理编辑,曾以该刊记者身份在上海、郑州、江西等地采访,发表了《三月的巨浪》、《在机器旁边》等许多通讯。鲁迅逝世后出殡时出现了万人送葬的感人场面,特为《大众生活》周刊采写的特写,受到报界人士的好评。当“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入监探访归来化名“小梅”写出的《堂姐史良会见记》,在读者中产生过很大影响。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奔赴汉口加入《大公报》,发表在该报的第一篇报道便是“本报特写” 《送保育院五百难童到重庆去》。同时,还在成都《新新新闻》等报刊发表《记抗战期中的汉口跳舞场》等大量通讯。1938年8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编辑沈兹九主编的《妇女生活》。同年冬随《大公报》到重庆任记者,坚持在大后方采访,发表大量新闻通讯;特别注意采写反映中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社会新闻,所写《擦皮鞋童献金救国》等数篇关于儿童的特写极为精彩,所写《孙夫人印象记》、《女参议员之声》、《绿川英子偶访》、《进步中的女工友们》、《纱厂一日》、《妇女百像》等有关重庆各阶层妇女风貌和境遇的报道被称作当时中国的“妇女百像投影”。“皖南事变”后,应邀在一年间为桂林《大公报》写的近百篇“重庆航讯”,曾被新闻界同行称之为“重庆百笺”。所写有关宋庆龄、郭沫若等著名人物的专访,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毛泽东先生到重庆》等新闻特写,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945年8月结束在山城的8年战斗飞赴北平,设立《大公报》北平办事处,很快写出了《北平岁寒图》、《如是我闻》、《烽火北平》、《北京的春天》、《张家口漫步》等一系列通讯特写,用对比的方式揭露国民党占领区的岁暮残景、歌颂解放区的民主繁荣。建国后,仍在天津《进步日报》 (由津版《大公报》改名)任记者。1953年被调到《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曾出访苏联、东欧、北欧及印度等近10个国家,写了大量新闻特写通讯;同时深入国内各条战线采访,写了《官厅少年》、《老邮工》等优秀报告文学。1954年后任《旅行家》杂志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报纸上公开点名批判,并被开除党籍。1979年被彻底平反后复出,重返新闻岗位,复刊《旅行家》杂志,仍任主任编委。1980年4月虽因患脑血栓卧床休养,仍坚持为国内外报刊撰稿,所写《熙修和我》、《人之初》、《记者六题》等文,重又引起世人关注。1983年被特邀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并应邀为中国新闻社名誉理事。1988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一生所写各类文章近600万字,已出版文集有《苏匈短简》、《子冈作品选》等。

为您推荐

黄遹霈

黄遹霈 : 台湾著名报人。山东即墨人,生于济南。8岁迁居青岛市。曾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济南省立高级中学。后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嗣赴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留日期..

张益弘

张益弘 : 报刊主编和创办人。湖南长沙人。又名蓬,字涤非。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哲学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汉口主编《抗战向导》杂志。1941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第四处上校秘书,主编..

胡景祥

胡景祥 : 四川成都《大声周刊》主办人。四川大竹人。原名冯裕椿,又名冯列斯,笔名列斯、慎之、素心、素清、素情、段水清、思清、明、钉心、白丁、竹人、紫薇、长庚、亚夫、曼芝、编者等。幼年在大..

冯宾符

王惕吾

王惕吾 : 中国台湾报业主。浙江东阳人。字瑞钟,号恒道。早年就读于上海文化学院。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毕业后在大陆国民党军队历任连、营、团长,副旅长、副师长等军职。1949年赴台湾,转而从事报业..

戈宝权

戈宝权 : 著名文学翻译家和报刊编辑。江苏东台人。1913年2月15日生。著名新闻史学者戈公振的胞侄。笔名葆荃、北泉、北辰、苏牧、伊凡等。20年代末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1932年毕业,次年进上海 《时..

林默涵

林默涵 : 著名文艺理论家和报刊编辑撰稿人。福建武平人。原名烈,笔名默涵。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到日本留学,次年回国,先后在《生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