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日报 :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1940年11月7日在河北阜平出版。该报前身是1937年12月11日创刊的《抗敌报》。改名后为周六刊。报名选用的是毛泽东的字体。11月9日,该刊刊载了彭真的题词:“《晋察冀日报》是统一边区人民的思想意志和巩固团结共同抗日的武器,也是边区人民忠实的言论代表和行动指针,它将成为边区文化战线上铁的正规军。”聂荣臻的题词:“坚持敌后抗战整三年,边区子弟兵愈战愈强,《抗敌报》更以新的姿态——《晋察冀日报》出现,我们的宣传战、思想战也愈战愈有力。”聂荣臻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党报工作委员会主任,指导该报的出版。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主要编采人员有刘平、郑季翘、陈春森、胡畏、张帆、李肖白、仓夷、丁原、赵明、周明、田间、孙犁、沈重、雷行、智良俊等。为铅印4开4版报。1版为社论或重要论文、本地区消息,2、3版为国内、国际消息,4版为副刊。每期在“国内外大事”专栏中,帮助读者分析国内外形势。副刊有周刊、旬刊、不定期刊。除原有综合性副刊《老百姓》外,报社自己主编的还有理论副刊《文化思想》旬刊(1941.3.2—6.12,共出9期)、专业副刊《农村经济》半月刊(1941.7.18,仅出3期);此外,接收外单位主办的副刊,仅1939年就有《边区青年》(5月22日创刊,青救会主编)、《抗战农民》 (6月23日创刊,农救会主编)、《文化界》 (6月27日创刊,文救会主编)、《边区妇女》 (6月29日创刊,妇救会主编)、《工人先锋》 (8月14日创刊,工救会主编)、《剧运》 (剧协主编)、《边区民众》 (10月13日创刊,抗敌会等团体联合主编)等8种;1941年起,先后又有《晋察冀艺术》 (1941.1.9—1942.7.12,边区文、音、美、剧协合编,共出42期)、《晋察冀群众》半月刊(1941年4月1日创刊,晋察冀群众编委会主编)、《子弟兵》周刊(4月17日创刊,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编)、《北岳学习》 (1942年12月3日创刊,北岳学习委员会主编)、《鼓》 (12月8日创刊,鼓社主编)、《大生产》 (1945年3月22日创刊,边区政府实业处主编)等6种。该报在反围攻、反“扫荡”中坚持出版,创造了“八头骡子办报”的游击办报方式。1944年4月1日,晋察冀分局决定撤销党报委员会。5月13日,由分局宣传部长胡锡奎兼任该报社长,邓拓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同年11月起先后任副社长的还有吴砚农、胡开明(次年5月后),在此前后担任过副总编辑的有郑季翘、张致祥、娄凝先、李荒、张春桥等。7月1日,该报发表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正式出版的消息。1945年初,该报在边区第二次群英大会上因“对边区文化出版事业有重大贡献,在反‘扫荡’中坚持出版”,被列为6个有功单位之一,并获奖金1万元。8月21日,该报因迁移社址暂停出版。同年9月12日,该报自第1871期起在张家口市出版,日出对开4版,有时6版,轮转机印刷,日出5万份。1946年2月4日,该报增出《每周增刊》,5月13日出至第15期后终刊。此外,还出过“农业知识”、“卫生常识”、“经济报道”等专栏。5月28日,每日见报的《副刊》创刊,由丁玲主编,后期改由萧殷接任,共出131期。8月5日,《鲁迅学刊》在该报创刊,为鲁迅学会会刊,由萧军主编,仅出4期。同年10月11日至14日,该报因撤离张家口暂时停刊。重返边区,改出两版。1947年起社长邓拓,副社长胡开明,总编辑王亢之。1948年6月14日终刊并入《人民日报》,终刊号为第2854期,因序号多标出100期,实际共出2754期。历时10年又6个月零3天。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