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 : 五四运动后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杂志。1922年1月在南京创刊。由学衡杂志社经办,编辑部初设南京、后移北京清华园,上海中华书局印行。初为月刊,自1928年1月第61期起改为双月刊。吴宓长期担任主编。主要撰稿人除吴宓外,还有梅光迪、胡先骕、刘伯明、马承堃、张文澍、柳诒徵等。他们大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留学生,深受该校比较文学系教授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白壁德的影响,回国后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该刊 《简章》 标榜其宗旨为: “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设有插画、弁言、通论、述学、文学、杂辍、书评等栏。曾刊载吴宓的 《论提倡新文化运动》、梅光迪的 《评提倡新文化者》 等文。主张尊孔读经,认为孔子学说为全世界已往文化中最 “精粹” 的一部分; 攻击新文化运动,指责宣传西方进步思潮和社会主义学说是 “专取外国吐弃的余屑”; 宣扬复古倒退思想,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曾受到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严正批判。但在整理国学和研究中西古代历史文化方面有所成就。先后为该刊撰稿的不下百人,在文化教育界形成了一个以该刊为中心的倡导文化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学术派别,被称为 “学衡派”。该刊延至1933年7月休刊,共出79期。它在同年8月1日的启事中说: 自第80期起改由南京钟山书局印行,编辑职务亦改由缪凤林担任,每年出版6期 (即双月刊),通讯处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转。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