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晚报 : 上海颇具影响的外商华文晚报。1933年1月16日要上海创刊。是美商1929年4月所办英文 《大美晚报》 增出的华文版。社址在上海爱多亚路19号 (今延安东路、四川南路口)。最初的发行人兼总编辑为石克雷 (T. O.Thackrey); 1936年改由史带 (C. V. Starr) 任发行人,中国人张似旭为总经理兼总编辑; 1937年起由白罗司 (G. C. Bruce) 担任总经理,高尔德 (R.Gould) 任总编辑。初创时采用小型报形式,4开纸4栏横向印刷,每份16页; 同年9月改为对开大报。该报在创刊号的 《向读者致敬》 一文中,指出办报宗旨乃是 “以迅捷敏快之方法,谋中外消息之沟通,采访务求准确,记述务求公正,不作任何个人之工具,不为一党一系而宣传”。以 “实事求是,活泼之中,不涉轻薄; 新闻之中,不卖标题; 准确之中,不参呆笨; 简要之中,不流短促” 为其办报风格。每天刊载大量国内外新闻,消息来源广泛,态度比较中立公正。1934年8月30日,上海地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该报开辟 《记者座谈》 周刊,由恽逸群、刘祖澄、陆诒负责编辑工作。该刊每期占半版篇幅,除发表新闻理论研究成果及新闻实践的体会文章外,还设有两个固定的栏目: 一为介绍新闻界简讯的 《新闻街·大小事》,1936年改称为 《新闻之新闻》; 另一为 《上周座谈》,记载座谈会每周聚会讨论的内容。1936年5月7日,该刊迫于环境的恶劣出至第90期后停刊。为“避免迟钝沉闷”,该报创刊以来特辟商业、妇女、体育、电影、评论及读者通信、交通表、漫画等适应各层次读者口味的栏目及各类专刊、副刊。它所出各种文艺、电影副刊和专科性周刊前后达60多种,其中消闲、娱乐性的副刊占相当比例。崔万秋主编的《火炬》 副刊在当时文坛有一定影响。此外,具有商业广告性质的医药周刊名目繁多,也为一种特色。不失为一份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晚报。该报在言论宣传方面具有正义感,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初,平津等地爆发大规模学生爱国反日游行,该报连续在一版头条位置报道学运动态并刊发特约通讯及照片,还于2月28日发表 《爱国无罪》的评论向政府呼吁。西安事变后,在评论栏发表 《国民党之失败》、《中共的地位》、《国共继续合作》、《辟日方挑拨》 等言论,评析两党政治,力主国共合作。1937年,每日还在一版编发短评 《夜夜谈》,评析时政和战局。抗战爆发后,从 “八一三” 上海保卫战起,该报改印每次半张,常常一日出版两次,连续不断地向市民报告最新战地消息。同年12月1日,“为应时势之需要”,该报发行 《大美晚报晨刊》,以加快消息的传播。12月16日,其发行人史带在该报及次日晨刊上发表 《责任声明启事》,拒绝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1938年2月,爱国知识分子朱惺公进入该报担任副刊 《夜光》 主编,并在小言论专栏 《夜谭》中发表大量杂文,痛斥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同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论持久战》的讲演后,该报在上海独家全文发表; 并先后发表《青年男女纷集延安从事抗日战争训练》、《八路军又立功》、《史沫特莱女士详述第八路军游击战术》、《西北两战场中八路军之战绩》、《四千八路军袭击日军》、《华北游击队大活跃》、《第八路军连战连捷》、《新四军在豫大捷》、《受民众欢迎的新四军怎样做好政治工作》 等大量关于边区与八路军、新四军的报道。1939年6月20日,朱惺公在 《夜光》 发表公开信 《将被“国法” 宣判 “死刑” 者之自供——复所谓 “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 书》,8月30日下午即遭枪杀身亡; 后被暗杀的还有该报经理张似旭、国际新闻编辑程振章等人。1939年该报又出版新闻学研究专刊 《记者周刊》,每逢周一出版,注重新闻业务上的探讨及新闻史的研究,并设专栏连载胡道静所著《申报六十六年史》、《中央报纸史》 等,同年11月27日出至第50期后停刊。1940年,该报又出中午版《大美晚报午刊》。同年秋冬史带、高尔德先后返美后,该报改由年轻的美国报人奥柏主持。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该报被进入上海租界的日军查封。抗战胜利后,原该报总编辑张志韩拟复刊中文《大美晚报》,因该报原主权人不同意而未成。张乃将报纸名称改换一字,于1945年10月1日出刊 《大美夜报》。不久,又因原主权人制止而于10月31日停刊。后来,张志韩转而经营 《华美晚报》。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