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报 : 清末维新派的重要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是在康有为的遥领指挥下,由黄遵宪、吴德潇、邹凌瀚、汪康年、梁启超5人发起创办。总经理汪康年,总主笔梁启超;英文翻译张坤德、法文翻译郭家骥、日文翻译古城贞吉、庶务理事黄春芳; 编辑、撰稿人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旬刊,书本式,连史纸石印,每期32页,约3万字。设有 “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 等栏目,而“域外报译”几占全册二分之一,另附各地学规、章程等。该报以 “变法图存” 为宗旨,卷首必发政论一二篇,大多出于梁启超的手笔。创刊号发表梁的两篇政论,第一篇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是其早期系统论述报刊功能的重要文章,他认为报纸能“去塞求通”,“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第二篇《变法通议》,是其最早宣传变法思想的名作,全文约7万字,连载21期,在纵论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之后,结尾写道: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实际上也是一篇代表当时维新派政治主张的纲领性文献。此外,该报还发表了严复的 《辟韩》、徐勤的 《中国除害议》、汪康年的 《中国自强策》 等重要文章,宣传废科举、伸民权、开议院。这些富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在全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发刊不到半年,迅即销行7000份,一年后增至1.2万份,最多时达到1.7万多份,一跃而成为全国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报刊。该报共发表政论、文章133篇,代表了一种新颖的报刊政论文体,当时被誉为 “时务文体”,曾风靡一时,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的说法。由于该报言论侵犯洋务派利益,张之洞通过汪康年多有干涉,梁启超受到排挤。1897年11月,梁启超离沪赴湘,虽仍遥领该报编务,实际由汪康年乘机 “总揽”。1898年3月22日,该报出版第55期以后改弦易辙,不再登梁启超的文章。7月26日,光绪帝下谕 “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8月8日,该报出至第69期后停刊。8月17日,汪康年将《时务报》改名《昌言报》出版第1期。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