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 : 中国近代著名日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社址初设法租界狄总领事路,1906年9月5日迁至日租界四面钟对过。为日刊。由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等提议集股,英华(敛之) “主持” 创办。股东除天主教徒柴天宠、朱志尧外,还有天主教法国主教樊国梁、法驻华公使鲍渥及王郅隆、严复等人。英华兼负总理、撰述、编辑等职责,方守六、刘孟扬、王瀛孙、黄与之、郭定森、樊子溶、唐梦幻等先后担任主笔。初创时,竹纸印,书版式,日出8页。设有上谕、论说 (1905年8月21日后改称 “言论”)、闲评、时事要闻、附件 (为专登用白话写作的带有思想评论性质的通俗文稿)、广告等栏目。除广告外,每天大约刊登1万多字。最初亲法,刊头有法文 “L'lmpartial” (无私的意思),宗教色彩浓厚; 迁日租界后,又转向亲日。英华在该报“序” 中说: “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牗民智; 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顾维浅陋,既惧且惭。兹当出报首期,窃拟为之序曰: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报之命名固已善矣。……本报断不敢存自是之心,刚愎自用; 亦不敢取流俗之悦,颠倒是非。总期有益于国是民依,有裨于人心学术。其他乖缪偏激之言,非所取焉; 猥邪琐屑之事,在所摈也。” 它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 “敢言”著称。曾长期与袁世凯顶撞抗争,名满全国。在国内大中城市和国外南洋、日本、美洲等地设有代派处、代销点60多个。最初日印3800份,3个月后增至5000份,成为当时华北地区一份最引人注目的大型日报,在绅、商、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1909年7月,该报曾自称: “若说舆论是多数,然则本报销行,实算是京津第一。”1916年9月,英华将该报售予王郅隆。王接办后自任总董,聘胡政之为经理兼总编辑。11月7日后,该报原论说、言论改称评论、社说等。以后成为北洋政府安福系的舆论工具,言论编辑表现为浓厚的亲日色彩,为读者所厌弃,到1920年销数惨跌至每天只印几十份。拖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