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中国中央级综合性历史档案馆。负责中华民国时期历史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编目、提供利用、史料编研与公布等工作。1951年 2月建于南京,原名南京史料整理处,隶属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隶国家档案局,并易现名。馆址南京中山东路。馆舍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馆藏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这一时期各个政权中央和其直属机关的档案,全国性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中国国民党和其他政党的档案,著名人物的个人档案等,总计近897个全宗,157万余卷,排架总长度3.7万余米。这些档案分为 5大类保管:①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大元帅府、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档案(见民国档案);②北京民国政府档案(见北洋档案);③南京国民政府档案;④汪伪档案;⑤名人档案。
  该馆内部业务机构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编目部、技术部、编研部、《民国档案》杂志社。至1990年底有工作人员18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者20人,中级技术职称者35人。
  馆藏全部档案均经整理和编目,制有多种检索工具,设有 240个座位的阅览室供查档者使用。除直接来馆查用档案外,还可通过函调方式,并提供缩微、复制等服务。1980~1990年底,接待查档者13万余人次,调阅档案33万余卷次。在总结本馆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1957年王可风等人编写《历史档案的整理方法》一书,受到档案学界的重视。1979年开始公布档案史料,利用馆藏档案独立或与外单位合作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汇编,至1990年已出版40余种,其中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直皖战争》、《冯玉祥选集》、《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北洋政府公报》、《立法院公报》、《国民政府外交部公报》、《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中国海关秘档》等。1981年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创办《历史档案》季刊,1985年下半年该季刊由第一历史档案馆独家经办,该馆又创办《民国档案》季刊。1987年根据国际档案理事会的计划,编辑出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简明指南》,是为亚洲史料指南之一。该馆还举办档案展览宣传历史档案的作用,如抗日战争及珍贵史料展览、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1986年在香港与香港中华书局合办孙中山先生墨迹展。馆内工作人员经常参加中国档案学会中国现代史学会、江苏省现代史学会有关中华民国史的各种学术研究会和研究活动,提供学术论文100余篇。1987年该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系等联合举办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除国内学者外还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学者参加,收到论文80余篇。该馆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不少国家建立资料交换关系,接待外国代表团,派人出访美、英、法、泰等国,并与台湾地区来馆交流学术者交换来《王世杰日记》、《历代宝案》等书籍。


为您推荐

《中国档案分类法》

《中国档案分类法》 : 中国档案分类标引与检索标准化的工具书。国家档案局主持制定,1985年10月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会对其进行了审议,1987年12月档案出版社出版试行本。待经一定时间的实践检..

知不足斋

知不足斋 : 中国清代藏书家鲍廷博的藏书室。 鲍廷博(1729~1814),字以文,号渌饮。 原籍安徽歙县,后随父移家杭州,继又迁居桐乡县。笃好书籍,取《戴记》"学然后知不足"之义名其书室。藏书中有不少人所未见的善本。..

中村幸雄

中村幸雄 : 日本情报学家。1916年1月1日生于东京。194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物理学系,后入通信部电气试验所,曾任该所超高频电磁波研究室主任,1961年任电气通信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该所情报专利部部长,后从事专门的调..

诏令文书

郑樵 (1104~1162)

郑樵 (1104~1162) :   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自号西溪遗民,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路兴化军兴化县(今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 4月..

纸质文献

纸质文献 : 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纸质文献最早出现在中国,4世纪以后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应用。   纸是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制品。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用絮绵丝制成的"絮纸"。..

郑振铎 (1898~1958)

郑振铎 (1898~1958) :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永嘉,1958年10月18日出国访问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年考入北京铁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