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图书馆 : 中小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宗旨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中小学校图书馆常被誉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培养有目的地利用图书和图书馆的能力与习惯,为此应通过提供阅读指导、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利用图书馆的经验等,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图书和图书馆。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校图书馆宣言》宣告:"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1884年在北京创办的汇文学校图书馆是中国较早的学校图书馆。20世纪初清政府兴办中小学堂,相应设有藏书室,在1902年颁发的《钦定学堂章程》的《钦定小学堂章程》和《钦定中学堂章程》两部分中有关于中小学堂应配置图书室的规定。1910年建立的上海工部局立华童公学图书馆、1911年建立的上海市立万竹小学图书馆和1912年建立的北平公立第一中学图书馆都是著名的中小学校图书馆。1936年中国共有 162所中小学校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教育、创办大批中小学校的同时,加强了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1956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指导小学生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的指示》,要求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引导他们在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1981年 5月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会后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的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分期分批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恢复和建设,增辟图书阅览室,按学生(或班级)数目从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经费。1989年 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协会筹备组,并拟由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条例,促使学校图书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努力配合学校的教学开展工作,主动为师生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学生踊跃参加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有些中小学校还为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培养情报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世界上许多重视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国家,都很重视中小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很多国家通过立法和颁布标准来保证其发展。在丹麦、瑞士、英国、德国等国,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系紧密,如1964年丹麦《公共图书馆法》要求每一所小学都建立图书馆,并与公共图书馆儿童部合作。英国1964年公共图书馆条例确定中小学图书馆可通过公共图书馆购买书籍并由公共图书馆整理加工后交给学校图书馆。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第二部分(关于学校图书馆)规定政府根据各州入学儿童人数按比例提供经费。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小学图书馆改称"知识传播媒体中心"( 或"教学资料中心"、"知识资源中心", 它的收藏和服务范围较传统的学校图书馆更为广泛,除了收藏印刷型书籍和报刊以外,还收藏影片、电影胶片、幻灯片、透明软片、唱片、录音带以及供教室内分组教学使用或供学生个别使用的各种资料和设备。它便于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料因材施教,为学生独立地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现代教育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员还到课堂上讲解如何利用书籍和图书馆。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国际组织有1969年成立的国际学校图书馆管理协会(IASL)。
中小学校图书馆一般有如下特点:①图书馆工作紧密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互相促进。②藏书类型多样,不但收藏印刷型资料,同时也收藏直观性强的声像资料;注重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具的收藏;同等学校的图书馆收藏内容相近,便于标准化和规范化。③经常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图书馆所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适合青少年与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④图书馆的阅览与外借工作,除开展个别借书和小组借书外,经常采用"班级文库"的形式,使图书为学生广泛利用,让中学生自己来管理图书。⑤应引导学生从小学起即会正确地阅读,善于利用图书进行自学,逐步掌握从图书资料中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方法。⑥图书馆应有一定的空间为学生使用,设备、书架、阅览桌椅等要适合青少年、儿童的身体情况,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