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利分类法》

    《国际专利分类法》 : 用于专利文献分类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又译《国际专利分类表》。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和荷兰等国的专利专家组成分类法工作组,共同编制国际通用的专利分类法。1968年分别用英文和法文同时出版。此后,美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参加推广工作,成立扩大的IPC联合会,并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修订工作,1974年、1979年、1985年和1989年分别出版第2~5版。各版都编有索引。IPC 有德、日、俄、西班牙、葡萄牙等文种的译本,第2版以后的各个版本都有中文译本。
  体系结构  IPC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技术内容按部、分部、大类、小类、主组、分组等逐级分类,组成完整的等级分类体系。全表共分8个部,20个分部,以9个分册出版。1~8册为分类详表,第9册为使用指南及分类简表(至主组一级)。


  标记符号  IPC的部(一级类)用A~H表示。分部仅是分类标题,未用标记。大类号由部的类号加 2位数字组成。小类号由部号,大类号及大写字母组成。主组号由小类号再加2 位数字组成。分组类号是在主组类号之后加斜线再加2~5位数字组成。例如 "A43D95/16制鞋用的擦亮工具"(分组)属"生活必需品"部 (部号为A),"鞋类"大类(大类号为A43),"机械、工具、设备、方法"小类(小类号为A43D),"鞋精加工机械"主组(主组号为A43D95)。
  分类原则  《国际专利分类法》将科学发明和专利的技术主题尽量作为一个整体,或按功能分类,或按应用分类,而不是将它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分类。
  到80年代末,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版的专利文献中标注 IPC分类号。其中标注至分组级的有36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和1个地区性组织。标注至小类一级的有11个国家和1个地区性组织。中国自1985年4月1日起在出版的专利文献上标注IPC分类号。

为您推荐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 : 独立的、非官方的国际图书馆组织,简称国际图联。成立于 1927年,具有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A级顾问资格。   历史沿革  19世纪下半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多地要求..

国际互借

国际互借 : 不同国家的图书馆之间相互利用对方馆藏来满足本国读者需求的活动。它是馆际互借的延伸。国际互借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一些欧洲国家订立了互相利用馆藏文献的双边协议。1926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50..

国际核情报系统

国际核情报系统 : 国际性核情报组织。简称INIS。由联合国所属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于1969年2月批准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其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和各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加速与改善核情报的交流,利..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馆藏建设

馆藏建设 : 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又称图书馆藏书建设。   馆藏建设的意义及其发展  图书馆收集和整理文献,目的在于利用文献记录中的知识与情报。..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 国际通行的连续出版物代码。它以《美国国家标准识别号:连续出版物》为基础,1975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为国际标准。ISSN一般印在出版物的封面、封底、题名页或版权页上。期刊的ISSN..

管勾

管勾 : 中国宋、金、元时期职官名,多掌各级架阁库的档案典藏。管勾原为办理之意,宋代始以管勾为官职。御史台有管勾台事。金、元时期中央和地方各职司多置管勾。京内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