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发展馆藏

    合作发展馆藏 : 图书馆馆藏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分工,各自尽可能将一定范围的文献收集齐全,使各类型、各学科文献在整体上更为充实,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发展馆藏一方面可共同对付文献激增和预算紧张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可使合作馆的馆藏资源最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作发展馆藏已成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总趋势之一。
  德国是较早开展合作发展馆藏活动的国家,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提出了图书馆采购的分工协作问题。蒂宾根大学图书馆馆长、法学家默尔在1869年阐述了协调采集的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F.T.阿尔特霍夫将其付诸实施。1920年成立的德国学术支援协会在协调采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它把协作范围从普鲁士10所大学图书馆扩大到其他地区大学图书馆。1951年协会易名为德国研究协会,下设图书馆委员会。该会制订的全国采集协调计划把采集外国图书的任务按31 类111小类分配给各图书馆,目标是通过协调采集保证重要的图书在德国每种至少有1份。1952~1953年,它参照各馆馆藏建设的传统和现状,重新确定了某些学科的分工。原民主德国实行的"采集重点"协调计划也是为了协调外国文献的采集工作。参加馆为71所研究图书馆,涉及14大类 140小类,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科技报告、学术会议录等。
  1896年,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约翰·克里勒图书馆和纽伯里图书馆制订合作采集计划,分工收集专门学科的文献。1913~1914年间,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共同委托利奇斯坦前往南美洲采集文献。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大协作。194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美国国立农业图书馆签署了采集原则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一个"部际外国出版物采集委员会",向战争机构提供重要的书刊资料。接着推出"战时出版物合作采集计划"。使参加计划的美国研究图书馆得到了战争年代出版的约82万册书刊资料。在此基础上,1948年 1月在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主持下,又开始实施另一项外国出版物联合采集计划──法明顿计划,最初范围有限,到50年代初覆盖了全世界(重点是第三世界)。此计划持续了24年后于1972年9月终止。随后美国相继于 1960年起实施拉丁美洲合作采集计划,1962年起实施480号公法计划,1966年起实施全国采集和编目计划。后两者在支持美国图书馆界采集外国研究资料20年后,因经费问题于80年代开始步入困境。研究图书馆中心的建立是美国正式合作发展藏书的成功范例,其成员遍布全国,通过接受馈赠和呈缴本以及购买等方式获取不常用的研究资料 (包括外国学位论文、报纸、政府出版物等)。
  英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了 4类地区协调采集计划,即学科专业文献合作采集计划,小说合作采集计划,外文文献合作采集计划,视听资料合作采集计划。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新南威尔士5 所大学图书馆共同实施的新南威尔士采集计划,把世界划分成若干区域,分工重点采集现期出版物, 包括政府出版物、 统计资料、连续出版物等。
  文献合作采集活动除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外,还出现了国际性的合作采集计划,如著名的斯堪的亚计划。原法属国家、英联邦国家也利用其历史形成的关系,一直进行国际合作文献采集活动。
  国际上合作发展馆藏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是:①建立合作发展馆藏的共识。过去许多图书馆一直是独立地、自给自足地发展馆藏。但是文献的激增、预算的紧缩和用户的需求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真正地做到自给自足,迫使它们不得不从单独发展馆藏走上合作发展馆藏的道路。客观环境要求图书馆必须确立合作的观点,一方面用其基本的核心馆藏为用户服务,一方面与其他有关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合作馆的资源,即把所有合作者的馆藏都看成是自己馆藏的延伸和扩大。这样各馆都可向用户提供比单独一个馆提供的更好的服务。有了这样的共识,才能积极开展合作发展馆藏活动。②合作发展馆藏的组织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一个地区内若干图书馆组成的图书馆群,同一类型图书馆(如国立的、大学的、研究的、专门的、公共的)组成的图书馆群,某一学科或专门领域图书馆组成的图书馆群,国际性图书馆群等。③制订合作发展馆藏的方针政策。一般合作发展馆藏计划确定的采集方针是:各馆采集用户最需要的、最能发挥效用的文献;不常用的和使用率低的文献则通过广泛、高效的馆际互借活动排除重复采集 (包括依靠其他国家的图书馆) 。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国的采集方针即提出用户所需利用率低的文献可通过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获得。④提出与合作发展馆藏有关的方法。如美国的研究图书馆组织在1980年提出的"大纲" 就为各馆提供了一个评估馆藏的工具 。利用"大纲"可对各馆馆藏特色进行细致描述。由于有了共同的语言、代号,就可以协调各馆之间的采集业务。因此,"大纲"可适用于一般图书馆,欧洲国家也纷纷采用。

为您推荐

湖南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长沙市。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始建于 1904年 3月,由当时湖南巡抚赵尔巽倡设, 梁焕奎等人募捐集资兴办, 名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1905年扩建,10月定..

合作编目

合作编目 : 由若干图书馆分担编目工作,共享编目成果的活动。又称分担编目。通常由一个中心图书馆负责组织和协调。其他图书馆或按地区或按行业分工独立进行。合作编目可加快编目速度,互通有无,有利于开展馆际..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武汉市。建于1904年8月, 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当时集中了武昌各书院的藏书4万多册,又从上海、日本购买了各种新书,利用武昌兰陵街博文书院改建而成。192..

《海防档》

汉字情报输出设备

汉字情报输出设备 : 以汉字形式输出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汉字信息的有关设备。在中国及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汉字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汉字因数量庞大,字形复杂,组成汉字的点阵比西文点阵..

国家书目

国家书目 : 揭示与报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版的所有图书及其他出版物的目录。包括报道最近出版物的现行国家书目和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版物的回溯性国家书目。   国家书目产生较早。公元前 1世纪,中国汉..

海量存储器

海量存储器 : 一种超大容量的辅助存储器,用海量来形容其存储容量的庞大。现代情报数量急剧增加,要求庞大的存储系统贮存情报,例如1970年美国人口调查数据就是由贮存在2000盘磁带内的10个文件组成的,总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