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图书馆事业 : 德意志图书馆事业始于 7 ~8世纪的修道院图书馆。10~13世纪,教会图书馆的发展几经曲折,13世纪末发展到顶峰。在以后的年代里,城市图书馆大量发展起来。15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先后成为欧洲出版中心。16~17世纪,德意志已拥有若干所著名的邦立图书馆。1661年在柏林创建了普鲁士皇家图书馆,1740年该馆藏书逾7万册,居欧洲首位。
18世纪前,宫廷图书馆在德意志占支配地位,这类图书馆以藏书丰富、借阅慷慨而著名。19世纪,大学图书馆取代了宫廷图书馆的地位。1875年,格丁根大学、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等 5所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分别达到了30~40万册。德国的公共图书馆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后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一所国家图书馆1912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很多图书馆遭到了毁坏。1949年德国分裂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简称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简称民主德国)两个国家,它们分别重建和发展了自己的图书馆事业。
联邦德国的图书馆事业 联邦德国重建图书馆事业是以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为基础的。该模式是F.米尔考等在其著名的《图书馆学手册》中提出的。该书作为建馆指南指导了学术和研究图书馆长达40年。公共图书馆则按美、英方式重建,短期内便取代了"人民图书馆"。由于联邦政府十分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到了1968年,80%的居民已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80年代中期,公共图书馆的总数超过了1.4万所。50~60年代,为了重振德国科学,德国研究协会在德国学术和研究图书馆中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文献收集体系,约40个图书馆合作收集新出版的国外文献以满足科研的需求 (见跨地区文献保障体系)。70年代后期,大学图书馆和专门图书馆都加强了集中统一领导,各类图书馆开始实行计算机编目,普遍开展了参考咨询服务,并向图书馆自动化方向发展。
国家图书馆 1990年10月以前联邦德国的国家图书馆的功能是由 3个图书馆共同完成的。它们是:德国图书馆(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普鲁士文化遗产州立图书馆和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此外,联邦德国还有 4所中央专业图书馆。它们是1959年后仿照美国模式建立的,其作用相当于专业领域的国家图书馆 (见联邦德国中央专业图书馆)。
州立图书馆 联邦德国有30所州立图书馆,最著名的有两所:一为普鲁士文化遗产州立图书馆(设在西柏林),藏有丰富的乐谱和音乐史料,注重东方学资料的收藏;一为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设在慕尼黑),是联邦德国最大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版图书和手稿。
高等学校图书馆 在联邦德国,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仅次于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大学的发展(1960年后建立了20多所大学)对大学图书馆的数量和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到1984年,联邦德国高校图书馆(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的数量达到 500余所。在这些大学图书馆中,有不少是历史悠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386年)、弗赖堡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457年)、蒂宾根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477年)和格丁根大学图书馆 (创建于1737年)都有丰富的古籍收藏。格丁根大学图书馆和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藏书最丰富 (300万册以上)。馆藏100~200万册的有康斯坦茨大学图书馆、奥格斯堡大学图书馆、维尔茨堡大学图书馆、美因大学图书馆、波鸿大学图书馆。藏书在50~100万册的有17所大学图书馆。其余大学藏书都在10~50万册之间。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期刊大都在5000~10000种。一些哲学和神学院的图书馆也有丰富的古籍和手稿收藏(如帕德伯恩大主教学院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还向社会开放。有4 所大学图书馆同时也是中央专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普遍实行开架借阅制,借还书大都实现了自动化。大学图书馆除总馆外,在各个学院、系、研究所(室)都设有分馆,近些年为便于采用计算机,普遍采用了统一管理、集中采编、分散利用的管理方法;重视开展参考咨询工作,普遍设有参考咨询中心。
专门图书馆 据1985年统计,联邦德国约有1600所专门图书馆。它们的藏书从几千册到数十万册不等。这些专门图书馆分属于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研究机构、博物馆和私人所有。属政府所有的专门图书馆大都是1870年后建立的,其中最大的是议会图书馆。其他著名的专门图书馆还有德意志博物院图书馆(在慕尼黑)、于利希核研究院中心图书馆(在于利希)、中央艺术史研究所图书馆(在纽伦堡)、现代史图书馆(在斯图加特)、大主教区和大教堂图书馆(在科隆)等。
联邦德国的专门图书馆一般都实行开架阅览,文献分类有的采用《国际十进分类法》,有的建立自己的主题分类体系。为加强合作,专门图书馆组织了一个"专门图书馆工作讨论会";有的专门图书馆还在同类馆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如艺术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的公共图书馆有了进一步发展。80年代中期,在8500多个社区中,共建有公共图书馆 1.4万所,基本上县县都有图书馆。联邦德国公共图书馆的规模都不大,藏书超过 1万册的只占五分之一。据1986年统计,联邦德国公共图书馆共收藏图书8810万册,视听资料 260万件,登记注册读者660万。人均购书经费15~200马克。每人每年借书量为2~8册(件)。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为了便利边远地区读者借书,还建立了 200个汽车图书馆。
除了普通的公共图书馆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公共图书馆,如青年图书馆、老年图书馆、盲人图书馆、监狱图书馆等。最著名的有慕尼黑国际青年图书馆,世界上1000多个出版商将最新出版的青少年图书赠送给该馆,1986年藏书45万册,年进书量1.5万册,另有国内外期刊230种,参考工具书2000余种。
属于公共图书馆范畴的还有州立图书馆和城镇图书馆。州立图书馆(有30所),一般设于州的首府。城镇图书馆指人口在 2万以上的市镇的图书馆,多由一个中心馆和若干分馆组成(如汉堡公共图书馆有 57个分馆,慕尼黑市图书馆有61个分馆),由市政府拨款维持。
图书馆学教育 联邦德国有很多大学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院,20多所大学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还有独立的图书馆学专科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图书馆学教育由各州文化部管理,联邦政府通过制定规则进行协调。有的学校专门培养中级图书馆馆员 (如斯图加特图书馆学专科大学),有的则专门培养高级图书馆馆员(如巴伐利亚图书馆学院)。8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教育趋于一体化,情报学课程的比重加大,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图书馆协会 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德国图书馆协会。在1978年德国图书馆研究所(DBI) 建立前主要负责联邦德国所有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②德国图书馆员协会、研究图书馆证书级馆员协会。出版《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杂志。凡研究图书馆的馆员均可成为这两个协会的成员。前者主要负责研究图书馆的对外联络工作,并曾发起制定了德国新编目条例(RAK) 和馆际互借条例,定期组织"德国图书馆员论坛"会议。③公共图书馆馆员协会。约有4000名会员,主要从事一些专业性工作,出版《图书与图书馆》杂志。④德国专门图书馆协会。是一个较松散的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
1971年,德国图书馆联合会成立,它是上述几个图书馆协会的总协会,主席由成员协会之一担任,任期一年。
在促进联邦德国图书馆学的研究中,除上述协会外,还有德国图书馆研究所、德国研究协会、德国情报与文献工作协会等。它们在收集、评价与分析德国图书馆统计资料,发展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研究读者服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学术与研究图书馆领域各种计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主德国的图书馆事业 民主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图书馆事业,1949年建国后便着手分阶段地在全国建立合理的图书馆系统。1949~1957年在所有城镇和村庄、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建立了图书馆网;同时开展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1954年政府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人口在2 万以上的城镇需设置有一定预算并配备一定工作人员的儿童图书馆。1966年政府发布《公共图书馆情报服务条例》。1964年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图书馆协会。1968年部长会议颁布民主德国图书馆法,1971年又重新颁布经过修订的《图书馆法》。此后又制定了馆际互借、出版物呈缴、图书馆利用等一系列法规和条例。到80年代末全国已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 3.2万余所(绝大多数是1949年后建立的),总藏书量1.2亿册,人均 7.2册。形成了布局合理、专业配套的图书馆网络。70年代以后,在开展馆际互借、采用新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目、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国家图书馆 民主德国有两所国家图书馆,它们都归高教部领导。①德国国家图书馆(设在东柏林)。1946年创建时称公共科学图书馆,当时即享有接受呈缴本的权利,1954年改现名。1988 年拥有藏书700万册和大量珍贵手稿、初版古籍等。该馆是联合国出版物的版本图书馆。出版物以《古印本联合目录》最为著名。该馆在东柏林、德累斯顿、波茨坦分别设有旧科技文献馆、德国图书资料馆和特奥多尔·冯塔纳档案馆。②德意志图书馆(设在莱比锡)。1912年由德国书业联合会创建于莱比锡。1913年起收藏所有的德国出版物。1988年藏书为850万册,期刊3万种。
学术图书馆 在民主德国,学术图书馆包括大学图书馆、学院和技术学院图书馆和研究院图书馆。它们均归民主德国高 教部领导。①大学图书馆。民主德国有7所大学,它们历史悠久,图书馆收藏丰富。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是卡尔·马克思大学图书馆(即莱比锡大学),创建于1543年,馆藏 330万册。著名的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31年,1833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除中央图书馆(总馆)外,还有29个分馆和 3个宿舍图书馆,全部馆藏达420 万册(总馆为200多万册)、期刊1.3万种,从1831年起收藏博士论文,20世纪80 年代中期已达130万件,是民主德国博士论文的收藏中心。其他如技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28年)、威廉·皮克大学图书馆 (原馆创建于1569年)、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58年)、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604年)和马丁·路德大学图书馆 (创建于1696年),馆藏都在百万册(件 )以上,大 学图书馆在各系、研究室(所)设有分馆,总馆对人员和经费实行集中管理。20世纪80年代重视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管理,在采用新技术、积极开展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绩。②学院和技术学院图书馆。民主德国的学院图书馆主要是在建国后发展起来的。80年代后期共有 200多所学院图书馆。比较重要的有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58万册)、运输学院图书馆(33万册)、经济学院图书馆(24万册)、建筑和民用工程学院图书馆(21万册)等。学院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体制与大学图书馆相同。③研究院图书馆。民主德国有 6所研究院图书馆:教育学研究院图书馆、建筑研究院图书馆、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农业研究院图书馆、高级医学培训研究院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 (设在东柏林)创建于1700年,18世纪是德国科学院的辅助图书馆,从 19世纪开始收集科学院出版物,目前馆藏为 33万册(件),除总馆外还在学院设有70个分馆。
属于学术图书馆范畴的还有萨克森专区图书馆,该馆历史可追溯到1556年,1988年藏书150万册,期刊3000种。
专门图书馆 民主德国的专门图书馆遍布于国家机构、政府部门、工矿企业、社会团体中。在国家和政府部门中,重要的专门图书馆有人民议院图书馆、民主德国最高法院图书馆、发明与专利局图书馆等。其他比较著名的专门图书馆有魏玛德国古典文学图书馆 (馆藏85万册)、 莱比锡音乐图书馆、莱比锡的德国中央盲人图书馆。还有众多的音乐图书馆、80年代在工业联合体和生产企业中发展起来的科技专业图书馆、博物院图书馆等。民主德国的专门图书馆数量众多。建国后,在很多领域建立了文献情报中心和图书馆网络,一些专业领域(农业、教育、医学、采矿和冶金、化工等)的网络得到了发展。大多数专门图书馆网有一个中心图书馆,负责协调工作和发挥文献收藏中心的作用。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有关的部或机构。例如,与医学情报中心在一个专业网络的 400余所医学图书馆就从属于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所。
公共图书馆 民主德国建国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十分迅速,1988年全国有公共图书馆1.42万所,馆藏总量达4930万册,人均3册;1988年公共图书馆经费达1.72亿东德马克,人均80马克。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是1900年创建的柏林市图书馆。该馆是在普?呈客豕际楣莸幕∩辖⒌模?80年代中期前藏书达120万册。
民主德国的公共图书馆分为区图书馆、公共研究图书馆、城市中心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等。除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公共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约5000多所,中央工会图书馆设在东柏林,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中央委员会的图书情报中心,负责制定工会图书馆的计划和确定任务。在职工超过1000人的企业中,工会图书馆由专职人员管理,不足1000人的企业,图书馆由兼职人员管理。此外还有军事图书馆、养老院图书馆、监狱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病人图书馆等。所有公共图书馆都提供免费服务;对照像复制、提供书目信息则只收少量费用。
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协会 民主德国专门培养各级图书馆员的学校主要有宗德斯豪斯图书馆助理员学校、埃里希·魏纳特图书馆员专科学校、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专科学校、科学图书馆学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学和情报科学学院、洪堡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由文化部制定和设置,各种成人图书馆学函授学校的教材也由文化部编写。
民主德国的图书馆员分为 3级: 图书馆助理员、图书馆员、科学图书馆员。有的学校专为大学培养中级图书馆员(如东柏林的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专科学校),有的专门培养图书馆学专家(如图书馆学和科学情报学院),有一部分专科学校如莱比锡图书馆专业学校除培养正规毕业生外,还在全国若干城市设立成人函授培训点。一些图书馆专业学校还为书店和出版社培养少量人才。到1988年底,民德公共图书馆系统专职工作人员已达6700人。
民主德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964年,是一个面向各个领域和各种类型图书馆的社会组织,80年代中期有团体会员2200余个,最高机构是全体大会 (每五年召开一次)。按专业和地区分为5大分会和15个地区分会。其出版物有《图书馆协会情报杂志》(双月刊)。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实现了统一,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