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闹
翁闹:(1908—?)台湾小说家。男。台湾彰化县人。1929 年以第六名毕业于台中师范。当过几年教师,后赴东京留学,曾在内阁印刷局当校对员。参加过台湾艺术研究会和台湾文艺联盟东京支部。卒年不详,一说 1940 年左右病逝于东京精神病院,一说 28 岁时(即 1937 年前后)已冻饿死于东京寓所(见杨逸舟《忆夭折的俊才翁闹》)。1933 年 7 月在《福尔摩沙》创刊号上发表新诗处女作《寄淡水海边》,从此走上文坛。创作生涯虽不足 4 年,却是 30 年代台湾新文学中创作数量较多,并“在小说领域开拓新倾向”的重要作家。其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音乐钟》(1935)、《戆伯仔》(1935)、《残雪》(1935)、《罗汉脚》(1935)、《可怜的阿蕊婆》(1936)、《天亮前的恋爱故事》(1937),新诗《寄淡水海边》(1933)、《在异乡》(1935)、《鸟之歌》(1935)、《故乡的山丘》(1935)、《诗人的情人》(1935)。另有少量评论。作品均散见于当时的新文学刊物。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下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其中《戆伯仔》最负盛名、作品用沉闷的笔调描写老农戆伯仔一家贫病交困的生活,反映了殖民统治的黑暗。另一类更富个性的作品,着力于表现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复杂的心理和感觉。代表作《残雪》通过台湾留日学生林春山徘徊于初恋时的故乡女友陈玉枝和后结识的日本姑娘喜美子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理智与情感、事业与爱情等方面的内心冲突。叶石涛在《台湾文学史纲》中说:“翁闹已经有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怀疑精神,用敏锐的感觉捕捉现实世界的复杂现象,用心理分析来剖析内心生活,以崭新的感觉来描述四周环境,皆有独到的成就 他的作品影响到龙瑛宗和吕赫若等人”。翁闹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小说萌芽期代表作家。”《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的编者将他列为台湾新文学小说 14 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