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然
许达然:(1940— ) 台湾散文家、诗人。原名许文雄。男。祖籍福建,生于台湾台南市。1g62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1965年赴美国深造,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芝加哥大学史学博士学位。后又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社会经济史。1983 年至 1984 年获美国傅尔布莱德基金会奖金,回台从事台湾史研究。曾被选为台湾文学研究会第一任会长。现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许达然性格沉静腼腆,爱读书,好思考,憎恶虚伪,以质朴为美,富于同情心。在文学上主张作家要把“小我”的意境带到“大我”的人间,创作出智性与感情、个人与群体、现在与过去相融合的作品,要使散文创作落实到本土,落实到人间,就必须注意描写农夫的怨天、矿工的忧山、渔人的咒海等等。许达然初中三年级时就开始发表诗和散文。其散文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散文作品多描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文字婉转优雅,抒情气氛浓郁。《远方》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以深沉的哲理与沸腾的激情,抒写了人的种种渴望与幻想,歌吟了人生的精神追求,在艺术表现上善于将诗的情绪和节奏化入散文艺术中。后期散文受台湾乡土文学写实主义的影响而转向写实,着重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歌颂先辈们开发台湾本上的艰苦创业精神,文字趋向朴素自然。许达然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浓烈的乡土情怀。《回家》、《土》、《想巷》、《普渡》等充满了泥土的气息和对故土的眷恋。二、犀利的现实笔触。《溪》、《过街》、《路》等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各种现实弊端;《临时工》、《小丑》、《冬的消息》等作品则表现了作者对平民百姓艰辛生活的关切。三、敏锐的历史眼光。许达然是一个研究历史的学者,他用冷静、求实的史家眼光洞察现代社会和人生,这使他的作品(如《历史的讽刺》等)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历史感。面向社会,取材社会,深刻的思想和生活哲理,浓郁的诗情和优美的意境,严谨的结构,质朴流畅、简洁凝炼的文字,构成了许达然散文崭新的思想艺术风格。许达然虽多年旅居海外但不失其丰厚的本土性和民族性,被台湾海外文坛誉为“比台湾还台湾”的作家。主要散文集有《含泪的微笑》(1961)、《远方》(1965)、《土》(1979)、《吐》(1984)、《水边》(1984)、《人行道》(1985)、《芝加哥的毕加索》(1987)、《防风林》(1988)、《远近集》(1988)、《海外寄来的花朵》(1989)等。其中散文集《含泪的微笑》获台湾第一届青年文艺奖散文奖,散文还曾获 1956 年台湾新新文艺征文奖及 1978 年台湾金笔奖。他的散文作品广被选入台湾出版的各种文学作品选集。许达然的诗歌也颇具特色,讲究语言的张力,意象的营造,善于以象征手法表达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出版的诗集《违章建筑》(1986)获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诗奖。他的诗作曾入选《中国现代情诗》、《海外华人作家诗选》、《当代台湾诗人选》等。许达然的散文和诗多篇被译成英文、日文及韩文等介绍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