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梁实秋:(1901—1987)台湾散文家。原名治华。笔名曾用子佳、秋郎、程淑等。男。祖籍河北大兴县,生于北京。14 岁卒业于京师公立第三小学,考入清华学校,8 年后毕业,插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四年级,1924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又赴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各肄业一年,1926 年回国。曾任国立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授、外文系主任、图书馆长、文学院院长等职。曾刊行《新月杂志》,是“新月派”核心人物之一。1949 年去台湾,1966年退休,全力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及诗歌。这期间在台湾与美国西雅图之间往来居住。1972 年与夫人程季淑去西雅图,本拟久住,不幸程夫人于 1974 年 4 月逝世。1975 年与韩菁清女士在台北结婚。梁实秋从“五四”时期就开始写作,笔耕长达半个世纪以上,是有成就的散文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其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内容非常丰富。有的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包括儿时家庭生活、读书生涯及故都北平的印象,这类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北平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有的记下了抗战时期在重庆从事文化活动和当时的生活情景,以《雅舍小品》等系列集著称于世,再版达 36 次。梁实秋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由于他学识渊博,常在文中引经据典,穿插笑谈、趣事、俚语,使作品既具有雍容大度的风格,又妙趣横生。他曾说过:“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国文学影响不少,但是文字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等是受中国文学影响。我反对欧化的写法。”(季季《初谈梁实秋先生》,《中国时报》1986 年)他曾感慨自己一生“未能挽狂澜于既倒,至今有家归不得。”(同上)就在翌年,当第一批大陆探亲者兴高采烈离开台北时,他也准备束装就道,不幸病倒,因医疗事故,次日逝世。留下煌煌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就是他奉献给人间的生命之果。老舍夫人胡絜青说他“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作品书目计有散文《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字的纪律》、《偏见集》、《约翰孙》、《雅舍小品》、《清华八年》、《秋室杂忆》、《槐园梦忆》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37 册)、《潘彼得》、《织工马南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