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歌

彭歌:(1926— ) 台湾小说家、散文家。本名姚朋。男。原籍河北宛平,生于天津市。幼年丧母,由祖母抚育成人。在北京就读中小学。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复入本校新闻研究所,毕业后人美国南伊利诺大学,获理学硕士,先后主修新闻学及图书馆学。历任台湾《新生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为《中央日报》社长、台湾笔会会长。曾获中山文艺学术奖金、台湾教育部文艺奖金、亚洲短篇小说奖第一名等。1949 年齐始发表作品。已出版中篇小说《残缺的爱》(1953)、《落月》(1956)、《炼曲》(1959)、《归人记》(1959)、《花落春犹在》(1961)、《K 先生去钓鱼》(1972)、《天地一沙鸥》(1972),短篇小说《昨夜梦魂中》(1956)、《过客》(1957)、《道南桥下》(1960)、《象牙球》(1960)、《辞山记》(1960)、《彭歌自选集》(1971)、《微尘》(1984),长篇小说《流星》(1956)、《寻父记》(1959)、《在天之涯》(1963)、《奈何天》(1968)、《权力的滋味》(1969)、《从香槟来的》(1970)、《浩劫后》(1972)、《轮影人生》(1975)、《萧莎》(1979)、《寻父记》(1980)、《在天之涯》(1980)、《夏日千愁》(1981),读书杂记《文坛窗外》(1964),传记小说《大汉魂》(1965)、《爱书的人》(1974),论著《新闻文学》(1965)、《新闻学研究》(1967)、《小小说写作》(1967)、《知识的水库》(1969)、《不谈人性何有文学》(1978),双月楼杂记《书香》(1968)、《新闻圈》(1969)、《奇特与平凡》(1969)、《畅销书》(197o)、《英雄们》(197o)、《观美草》(1971 年)、《风云里》(1973)、《双月楼说书》(1973)、《种树的心情》(1973),名著评论《改变历史的书》(1968)、《改变美国的书》(1973),三三草专栏《书中滋味》(1969)、《青年的心声》(1969)、《取者和予者》(1970)、《祝善集》(1970)、《笔之会》(1971)、《书的光华》(1971)、《回春词》(1972)、《读书与行路》(1973)、《自信与自知》(1974)、《致被放逐者》(1974)、《作家的童心》(1980)、《永恒之谜》(1980)、《猛虎行》(1981),游记《莱茵河之旅》(1969)、《天涯孤掉还》(1970),杂记《爱尔兰手记》(1972)、《成熟的时代》(1975)、《孤愤》(1976)、《笔掠天涯》(1977)、《回忆的文学》(1977),人生修养《人生的光明面》(1972)、《热心人》(1975 年),散文《戏与人生》(1978)、《笔花》(1980)、《梦中忧患尚如山》(1983);专栏《书与读书》(1979)。

为您推荐

裴普贤

裴普贤:(1921— ) 台湾学者。原名裴傅言。女。山东诸城人。早年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毕业,赴台后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经相同句及其影响》、《诗词曲叠句欣赏研究》两书,另与丈夫糜文开合著《诗经的欣赏..

澎湃

澎湃:(1926— ) 台湾小说家。原名彭品先。曾用笔名雪阳、村鸿、映雪红、雷阳客。男。安徽望江县人。毕业于安徽省立政治学院法律系、国防部政治干部训练班、政工干部学校政训班第一期。历任记者、编辑、采访主任、编辑主..

潘人木

潘人木:(1919— ) 台湾小说家。原名潘佛彬。女。辽宁人,原籍江西。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即随丈夫去新疆从事教育工作。台湾光复后到台湾定居,现为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主任。50 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被称为当时“风..

欧阳子

年红

年红:(1939— ) 马来西亚华人儿童文学家。原名张发,字德发。笔名晋溪、夏之雷、鲁师、易兆、龙赤等。男。祖籍福建晋江,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市。毕业于麻坡国立日间师训学院,现任柔佛东甲启明一小校长。出身小商之家,父亲..

聂华苓

聂华苓:(1925— ) 美国华人作家。女。生于湖北应山。1939 年随湖北联合中学流亡重庆,后考入四川长寿的国立第十二中学。中学毕业后,入迁址重庆的中央大学外文系学习。1948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 1949 年全家到台湾。..

倪匡

倪匡:(1935— ) 香港小说家。笔名有衣其、岳川、沙翁等。男。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57 年到香港,曾任染厂杂工、《真报》杂役、《真报》助理编辑。现任专业作家、香港作家协会会长。他喜爱读书、看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