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波兰

青年波兰:

波兰文学运动,也是波兰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时期,指1890年到1918年的波兰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

青年波兰文学运动受西欧现代派文学和叔本华、尼采以及本格森哲学的影响,由新起的一代年轻作家所倡导,旨在反对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传统文学,提倡用新的方法去表现和描写新的社会问题。他们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美学原则,要求作家不受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的束缚,尽情自由地去表现人的情感和意识。

此派作家以克拉科夫的《生活》、《世界》和华沙的《怪物》等刊物为阵地,掀起一阵强大的攻势,其锋芒指向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如显克维奇等。但他们的文学创作纲领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转向浪漫主义而提出新浪漫主义的口号,有的则倾向于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有的则依然坚持现实主义。

前二者在诗歌和戏剧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后者在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优势。属于这一时期和运动的有理论家普日斯梅茨基、费尔德曼、马杜舍夫斯基,作家和理论家普日贝舍夫斯基、诗人泰特马耶尔、米钦斯基、兰盖,剧作家韦斯皮扬斯基、基谢莱夫斯基等。

热罗姆斯基和莱蒙特也是这一时期的着名作家,但他们依然坚持现实主义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为您推荐

布热齐纳

布热齐纳:【生卒】:1868—1929【介绍】: 捷克诗人,捷克象征主义诗歌派的代表。他在五部艺术完美的诗集中叙述了自己的思想发展——从苦闷、低沉到坚信各代人都有拥抱全人类的社会博爱精神,包括诗集《神秘的远方》(1895)、..

贝内什

贝内什:【生卒】:1936—【介绍】: 捷克作家。1966-1968年被监禁,1969年逐出国境流亡他乡。主要作品有小说《把麻雀当靶子》(1961)、《不合比例》(1969)、《第二次呼吸》(1974)、《三角形与马多纳》(1980)、《巴纳纳的一些..

阿什肯纳齐

阿什肯纳齐:【生卒】:1921—1986【介绍】: 捷克作家、驻外记者。各种题材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异国情调。着有报告文学集《那儿流淌着鲜血与石油》(1948)、《德国的春天》(1950)、《蓝皮书》(1951),短篇小说集《万家灯火》(..

布拉贝茨

波兰国家文学奖

波兰国家文学奖:波兰政府于1948年设立的国家最高奖,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每年国庆节(7月22日)前颁布,原设一、二等奖,1950年决定改为一、二、三等奖,并成立专门的国家奖评选委员会,195..

城郊社

城郊社:波兰文学团体。1933-1937年由博古舍夫斯卡、科尔纳茨基、科瓦尔斯基、莫尔齐涅克、莫沙乌夫娜发起成立。主张积极关心无产阶级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多反映城市近郊贫苦人民的命运和遭遇,提倡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把小说..

波兰作家协会

波兰作家协会:波兰文学家团体。1944年8月12日成立于刚刚解放的波兰东部城市卢布林,后移至华沙。战后初期,波兰作家协会作为政治性群众组织,不仅关心作家的生活问题,而且对战后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0年代初,波兰作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