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录音

    混合录音 : 完成影片艺术总体构思中最后处理声音部分的重要工序;混合录音师按照影片的创作意图,根据画面的情节内容,对影片中所要出现的各种声音进行加工、修饰和混合,并录制成一条和画面完美结合的单轨或多轨(立体声)的混录声带的过程。如果从把各种声音进行有机结合的目的来看,混合录音也可以说是一种组合影片中多种声音的方法。必须在符合规定视听条件的混合录音棚内,通过必要的混录设备,对各种声音素材进行加工和混合,才能保证混录声带的质量。
  混合录音棚  为了保证在混合录音时录音师所监听到的声音与将来在影院中放映时的听音效果基本一致或接近,对混录棚及其监听特性有专门要求(见录音棚)。
  声音素材的加工  一部影片中的声音和实际生活中一样,也是各式各样的。因此,每部影片中的声音素材,一般都有数十种,甚至上千种。它们或是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录制的,或是从效果资料中选定的。在进行混合录音之前,首先要将这些声带素材与画面进行套剪,使之吻合,并按照语言、音乐、歌唱,效果(后配效果、杂声效果、背景效果等)分类组接成几条、十几条,乃至几十条声带,经与放映机同步运行的还音机还出,送入混合调音台。混录师根据影片内容的需要对这些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各种声音的起伏、转换、比例平衡关系。
  基本设备  混合录音是将已录好的各种声带素材对着画面进行的,因此,它必须由以下基本设备来完成所需工序:①还音机组。每条声带素材都需要一台还音机,所以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还音机组成同时工作的还音机组。机组将参与混合录音的各条声带还音后,送入混合调音台,由混录师进行处理。②放映机。将所要进行混合录音的相应画面放映在银幕上,供混录师对着画面进行工作。③录音机。将已混合好的声音信号记录下来。④连锁系统。是将整套混合录音、还音机组(包括录音机、放映机和还音机组)连锁在一起,使它们的起动、运行、停止、再起动、再停止......都能一直保持连锁同步的装置。它使各条声带的还音与录制出来的混合声都同所对应的画面相吻合。⑤监听系统。是混录师用来判断混合声带质量的监听装置。⑥混合调音台。是混录师加工处理各种声音信号的控制装置,也是整套混合录音设备的指挥中心。通过混合调音台,混录师分别调节各台还音机送来参与混合的各个声音信号的音量、音调,并处理这些信号的频带宽度、动态范围、混响、延时以及降噪,然后将其送入录音机中记录下来。
  如果是立体声影片,混合录音师还需要根据画面的要求,利用专门设计的立体声声相移位器来调节声相的位置,给观众造成声源移动的感觉。
  各制片厂供混合录音用的一般都是磁性录、还音机,所得到的混录声带是记录在磁片上的,因此还需要转录成光学声带底片,才能与画面底片一起印制成电影拷贝,提供放映。

为您推荐

化工部第一胶片厂

化工部第一胶片厂 : 中国最大的感光材料厂。是中国在涂布大生产上最早采用强风干燥、挤压涂布的厂家。1955年在北京筹建,195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兴建,1965年建成投产,因此俗称保定第一胶片厂。1966年初实现了黑..

惠勒,W.

惠勒,W. : 美国电影导演。1902年7月1日生于法国阿尔萨斯(当时为德占区)的米卢斯城,1981年7月27日卒于美国贝弗利希尔斯。1922年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时,遇见了美国环球影片公司老板的亲属C.莱默尔?萍..

黄汉(1915~  )

黄汉(1915~  ) :   中国电影剪辑师、导演。原名黄生甫,生于上海。1929年辍学进明星影片公司剪接间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剪辑技术,深受张石川、 郑正秋、 洪深等人的器重。1930年他第一次独立剪辑了无..

胡齐耶夫,М.М.

黑泽明

黑泽明 :   日本电影导演。1910年 5月23日生于东京。曾有志于绘画,1929年参加日本普罗美术同盟,1936年被录取为照相化学研究所制片厂助理导演。师从山本嘉次郎后,1938年升为副导演组组长。1939~1941年与山本..

黄柳霜

黄柳霜 : 美籍华裔电影女演员。原籍广东台山。1907年 1月3日生于洛杉矶,1961年 2月3日卒于圣莫尼卡。1919年12岁时,在影片《红灯照》中首次登上银幕,其后在《羞耻》(1921)、《海上灾祸》(1922)、《雷鸣的黎明..

胡金铨(1931~  )

胡金铨(1931~  ) :   中国香港电影编剧、导演。河北邯郸人,曾就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专业。1949年移居香港。曾从事广告绘制员、香港美国新闻处"美国之音"播音员、编剧等工作。1958年进邵氏兄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