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片 : 一种特殊形式的电影。美术片是中国的名词,在世界上统称animation,是动画片、 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
美术片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像(人、动物或其他物体)来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一门综合艺术。美术电影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
影片种类 动画片 英语称为"卡通" (cartoon),含义是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像、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像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
动画片由于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角色的每个动作,因而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一般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片长900英尺,等于1.44万格画面。以每张动画拍摄2格计算,大约要绘制7000多幅图画。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就要绘制6万多张图画,需几十个画家进行一两年工作。有些国家采用"省略法",以减少动画数量,提高工作效率。80年代初,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地,有人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动画的中间过程,初步获得成功,大大提高了动画片的摄制能力。动画片的绘画形式,基本上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即在单线画的形像上,涂上各种均匀的色块。在一个色块里不能产生浓淡深浅的调子,以始终保持形像的统一和稳定。有少数动画片,为了保持某种绘画风格,如水彩画、炭笔画、蜡笔画等,画面具有浓淡色彩和明暗层次的效果。但绘制这样的动画片是十分艰巨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在绘制技术上是一项新创造。
木偶片 是以木偶表现人物形像、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木偶形像根据不同的艺术要求,采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做成。木偶肢体的关节依靠机械或软性的铜丝、银丝等金属材料而活动自如,操纵者扳动木偶关节,使木偶做出一个个按顺序分解的动作,逐格拍摄下来。原理与动画片相同,但动画片的图画是平面的,而木偶片的人物和布景是立体的。木偶的高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布景是与它相适应的小巧模型,摄影机进行"推、拉、摇、移"逐格拍摄。木偶形像的脸部不能活动,制作木偶时要注意特定的表情刻画;同时,可以根据人物表情变化的需要,在拍摄中更换各种表情头(头部和身体是可以装拆的)。木偶角色在说话时,嘴巴大都不动,主要靠动作来帮助表达语言情绪。但也有能使嘴巴活动的木偶。制作木偶使用的材料,与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密切关系。用木料制作木偶,是一种传统的基本方法。用石膏和塑料制作木偶(主要是头像),比用木头逐个雕刻要节省人工。用粗布包在石膏头像外面,形式类似布娃娃。捷克的木偶艺术家用玻璃制作木偶和布景。用橡皮泥制作的木偶形像,质地柔软,人物在活动中可以自由变形,具有其他材料所没有的优点。1982年,中国试用陶瓷材料制木偶(即瓷雕)。人物动作用姿态不同的许多瓷雕拍摄而成,创造了木偶片一种新形式。
剪影片和剪纸片 是以纸片造型表现人物形像、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纸片人物肢体活动的关节,用铜丝连接起来,可以转动。拍摄时,操纵者扳动纸片人物的关节,使动作过程分解成许多画面,逐格拍摄。纸片人物的活动,用不着象动画片那样画大量的图画,一部影片的人物只要几个大小不同的形像即可。局限性是人物动作角度单调,人物形体不能象动画片那样自由变化。剪影片和剪纸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人物形像主要运用侧面的黑影,整个画面只用几种简单的色调,具有简练明快的艺术风格;后者的人物形像可以运用各种绘画形式,人物和布景都能作具体细致的描绘,比剪影片更为丰富多采。
折纸片 以折叠纸片的方法表现人物形像、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也称"纸偶片"。所折纸片和小学生的折纸玩具相似。拍摄方法与木偶片基本相同。
美术片的片种和形式很多,且在不断发展。在动画片的摄制中,有的用细沙为材料,堆成各种形像,使动作逐渐变化;有的用照片为材料,通过叠化拍摄法产生动作;有的用针直接刻画在胶片上;有的用真人拍摄,使动作具有动画节奏,它通过演员的表演,所拍的动作经过减格和增加停格等特殊的技术处理,有意使动作产生失真,类似动画片的效果。
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虽然形式不同,但创作程序和性质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涉及文学剧本创作,分镜头剧本创作,美术设计,动画设计,对白、音乐和效果等诸种艺术和技巧。
文学剧本是一部美术片的基础,导演以此摄制成影片。美术片文学剧本具有美术电影的艺术特点,文学样式广泛多样,不拘一格,包括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科学幻想、幽默小品等等。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进行再创作的一个工作台本,它体现导演的创作设想和艺术风格。美术片的分镜头剧本有画面。它是用视觉形像来体现的剧本、未来影片的蓝图、设计每个镜头所不可缺少的形像依据。
美术设计包括人物和背景两个方面。它确定一部美术片的美术风格、人物造型。除人以外,还包括各种动物和器物。艺术家们常常运用拟人化的方法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形像,使它们达到性格化和典型化的要求。背景设计与人物造型是统一的,须使两者在画面中成为一个整体。
动画设计,在木偶片和剪纸片中称为"动作设计"。设计者要运用绘画或操作的技巧使静止的人物形像产生动作、感情和性格,要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表演的意图与正确的技术、人物造型的特点与动作表演的风格、形体动态与画面构图统一起来。
美术片大都少用甚至不用对白,因而音乐的作用较为突出,借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增强人物动作的表现力。不少美术片采用"先期音乐"的摄制方法,即先录制音乐,再根据音乐设计人物动作。效果,又称"拟音",用以表现影片中出现的音响。美术片中的"拟音",不要求十分真实,因而音乐经常代替"拟音"的任务,而有些效果又成为音乐的组成部分。
发展概况 动画片 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里获奖。1879年他对活动视镜又作了改进,根据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图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20多个动画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随着后来幻灯放映机的发明,1888年10月,雷诺运用幻灯机的技术,制成了光学影戏机。他绘制的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为在电影发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片。此片描写一个游客在乡下一家小酒店里胡闹的故事,共有 700多幅画面,画带长32米,以每秒 3个画面的速度放映,可放12~15分钟。之后,他又绘制了许多动画片。1892年10月,雷诺将这些片子在巴黎格雷万蜡像馆公开演出,获得成功。雷诺以他非凡的创造,成为世界动画片的最早创始人。他在动画片制作技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人物和布景分开绘制,每张画面上打两个洞眼使人物位置得到固定,用透明纸叠在一起描绘人物动作演变及动作重复等等,为后来动画电影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影发明以后,动画片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而发展。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从此,动画电影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W.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的著名动画艺术家。1923年,他拍摄了动画片《爱丽丝漫游仙境》,从此走上了动画艺术的道路。他的大量作品,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响。法国动画先驱者E.科尔于1917年根据福尔顿的有名漫画摄制了动画系列片《镀镍的脚》,漫画家B.拉皮埃摄制了《糖果》,沃迦洛普摄制了《小山鸡》等,开创了法国动画片的历史。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动画片发展迅速,1922年在莫斯科国立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动画片实验工作室,同年,摄制了苏联第一部动画片《炮火中的中国》,这是一部政治杂文式的动画片。30年代初期,苏联产生了有声动画片。1936年以后,开始摄制彩色动画片。40年代初期,布伦别尔格姐妹导演的《沙皇萨尔坦的故事》,是苏联早期动画片中一部有影响的长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动画片迅速发展起来,在数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手塚治虫导演的系列片《铁臂阿童木》、松本零士导演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大塚康生导演的《太阳王子》、浦山桐郎导演的《龙子太郎》等,都是有影响的影片。此外,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动画片创作都很发达。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美国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4年他们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了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它根据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成,曾在日本、东南亚地区产生较大影响。东北电影制片厂1947年和1948年先后完成的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是标志中国美术片复兴的代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术电影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漫画家特伟从1949年开始从事美术电影工作,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电影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也是动画片的著名导演。1954年和1956年,他先后导演的《好朋友》和《骄傲的将军》,是50年代有代表性的动画片。1955年,钱家骏导演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1960年摄制成功的水墨动画片是一项重大成就,它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形式搬上了动画片银幕,由于水墨画没有明确的边缘线,打破了动画片历来的绘制方法,是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创举。特伟、钱家骏分别担任艺术和技术指导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1964年由他们导演的《牧笛》,在国际影坛上获得很高奖誉。1961~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 120分钟的动画片,分上下两集,绘制10万余张画面,是一部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像,闻名世界。1979年,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导演的《哪吒闹海》(第一部宽银幕长片),1980年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1982年唐澄、邬强导演的《鹿铃》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木偶片 木偶片是动画电影产生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片种,它在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上与动画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20世纪初,美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J.S.布莱克顿曾运用动画片"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了一把小刀自动切一条腊肠和一支钢笔自动进行绘画的镜头。逐渐变动小刀和钢笔的位置,拍成许多画格,连续放映时同样能获得动的视觉印象。这两个简单的实验,概括了拍摄木偶片的基本原理。1910年,法国的动画片先驱者E.科尔摄制了木偶片《小浮士德》。17世纪以后,木偶戏在捷克民间广泛流行。20世纪初,他们的木偶戏艺术已有较高水平。1929年,捷克的K.特律姆尔博士摄制了一部以舞台木偶戏明星卡许帕雷克为主角的木偶片,很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的木偶电影艺术居世界首位。J.特伦卡是捷克木偶电影家的主要代表,他导演的《好兵帅克》和《仲夏夜之梦》是优秀的代表作。H.梯尔洛娃和K.齐门导演的《圣诞梦》、梯尔洛娃导演的《玩具暴动》、B.波耶尔导演的《多喝了一杯》等。都是捷克木偶片发展史中的重要作品。苏联的木偶片也产生较早,1935年,A.普图什柯将木偶与一个真人演员组合在一起,摄制了《新格利佛游记》,是第一部木偶与真人合成的大型有声木偶片。此外,法国、德国、匈牙利、日本等,在木偶片创作上也较有影响。
中国木偶电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发展起来的。美术家靳夕是木偶片研制的领导人和著名导演。他导演的《神笔》(1956)、《孔雀公主》(1963)、《一只鞋》(1959)、《谁唱得最好》(1958)和《阿凡提》(1979,与刘蕙仪合作)等木偶片,在创造木偶艺术风格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尤磊导演的《半夜鸡叫》(1964),章超群、詹同导演的《奇怪的球赛》(1979),方润南导演的《愚人买鞋》(1979),虞哲光、章超群导演的木偶纪录片《掌中戏》(1962)等都是木偶片中的优秀作品。
剪影片和剪纸片 剪影片起源于欧洲。受古老的人影戏影响。人在一块白色的幕布后面表演,通过灯光将演员表演形像投射到幕布上。这种艺术称为"人影戏"。动画电影发明后,产生了类似人影戏形式的剪影片。它只能通过一个黑影来演戏。艺术家们必须严格而精细地设计人物的每个动作和姿态,以表达角色的情绪。德国的动画先驱者L.赖尼格从1919年开始,拍摄了《阿赫迈德王子历险记》、《巴巴格诺》和《卡门》等著名的剪影片。法国的动画艺术家罗尔培克和歇伐从1920年开始合作,每月摄制一部名叫《电影中的鸭子》的剪影系列片。这是最早的一批剪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德国摄制了如《魔鬼的名字》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欧洲的剪纸片主要用于动画片,在绘画形式上与动画片基本相同,有时在一部动画片中采用一部分剪纸的方法,目的是运用这种简易方法来代替动画片中繁重的工作。
中国的剪纸片来源于中国皮影戏和窗花剪纸等民间艺术。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戏剧,相传在10世纪宋代以后已在民间流行。它用驴皮或牛皮镂刻成各种人物形像,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棒操纵表演。演出的节目都是中国传统戏曲,因此人物和布景的造型具有中国戏曲艺术的装饰美。中国民间剪纸是反映民间风俗的装饰图案。中国剪纸片开始于1958年。艺术家万古蟾是剪纸片的主要创始人。他导演的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之后他导演的《金色的海螺》(1963)、《人参娃娃》(1961)等,在世界上获得好评。钱运达导演的《红军桥》(1964),胡雄华导演的《狐狸打猎人》(1979),周克勤导演的《猴子捞月》(1981),胡进庆导演的《鹬蚌相争》(1983),王桕荣导演的《火童》(1984)等。都是中国剪纸片的优秀代表。
中国折纸片开始于1960年。虞哲光导演的第一部折纸片是《聪明的鸭子》。它和1980年拍的《小鸭呷呷》,都是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折纸片情节简单,具有儿童情趣。
中国台湾省的美术片自70年代后有所发展,1979年蔡明钦导演了动画长片《三国演义》。
艺术特点 美术电影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它可以运用造型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去反映生活,达到真人表演难以达到的效果,如神魔力量和动物、器物的拟人化等。
美术片是以虚构、夸张、象征和比喻的方法来揭示生活中的本质,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丰富的幻想 美术电影不仅能体现出那些直接产生于现实中的东西,?一鼓芴逑殖瞿切┲淮嬖谟诨业幕孟胫械亩鳌C朗跗灰巳缡档亍⒅苯拥胤从成?,适合通过幻想形式来反映生活,有人称它为"魔术电影"、"想入非非的艺术"。幻想形式的美术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幻想故事,即古典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等。这类故事虽以荒诞离奇的艺术形式出现。但都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二是现代的幻想故事,即作家和艺术家根据现代的社会生活所创作的童话式的幻想故事(或称"现代童话"、"新童话")。它使现实和幻想相结合,具有更鲜明的现实意义。科学幻想是现代幻想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特殊的夸张 美术片的艺术夸张,比其他艺术有着更大的可能性。它长于通过造型艺术的手段,自由地强调、突出、夸大影片的内容和形式,使其产生特别强烈的效果。美术片的夸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故事情节上可以超越现实生活的常规,作各种夸张的描绘。这种夸张的处理,从现实生活来看,是不合理的,而在美术片中却符合童话夸张的逻辑性。二是在造型和动作上用夸张的方法改变其原有的外貌和规律,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生动形像。美术电影的夸张手法,有助于它在艺术上达到典型化的目的。
高度的概括 美术片表现神话、童话、传说等幻想性的故事内容,运用大幅度夸张的表现方法,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要求采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它主要包括 3个内容:一是情节的概括性。美术片的故事情节,不论长片或短片(包括系列片),都要求紧凑简练。真人表演的影片,可以有很多生活细节,而美术片不允许。复杂的生活在这里必须加以简化,达到艺术的概括。美术片的节奏比真人演的影片要快得多,情节的开展由于丰富的表现性动作而特别迅速。它可以创造一种更为简洁的电影语言,它要求尽可能舍弃一切多余的过程,而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它要求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说明剧情,不宜用大量对话(或旁白)来交代故事,因而有些短片不用对话,强调视觉形像的艺术力量。还有一些只有一两分钟的美术片,情节更加精练集中。二是形像的概括性。美术电影艺术的本性,要求艺术家极其简练地表现一切形像。美术片的形像,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幻想式的虚构、高度的概括,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美术片的典型形像是外部特征和内在性格的有机统一,形像的内在性格也由于外形的夸张和概括而显得格外鲜明。三是主题的概括性。情节和形像的概括必然要求主题的概括。三者有密切联系。美术片的主题,不论影片长短,都要求单纯而明确。一部美术片应该集中地说明一种思想或者一个哲理。美术电影中所包含的这种思想或哲理,应当是含蓄的,不是直露的,是深刻的,不是肤浅的。作品的寓意应该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寓教育于艺术之中。美术片虽然是用幻想的故事形式和象征的表现方式,却同样可以表现深刻的主题。
风格流派 世界美术电影艺术,在8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的社会、民族和艺术家各自艺术主张的不同,出现了许多风格流派。
中国美术片 中国的美术电影从自己民族的传统绘画、壁画、年画、雕刻、民间工艺和地方戏曲等各个方面汲取丰富的养料,逐渐形成了一种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中国美术片工作者认为,美术电影虽然是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有其共同的特征,但是在艺术风格上应当从自己民族的艺术传统中去寻找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美术电影艺术。他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摄制了许多有中国风格的、有国际影响的优秀美术片。5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片为了摆脱外来影响,开始向自己的民族化道路进行探索。《骄傲的将军》、《神笔》这两部影片,在人物造型、背景陈设以及动作、语言、音乐等方面,都汲取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戏曲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开创了民族风格的先河。1958年产生的剪纸片,来源于中国民间艺术的土壤,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造型简洁,色彩鲜艳,纹样古朴,装饰性强,加上人物和背景都用精细的雕镂工艺制成,因此具有纯朴的中国风格。1960年水墨动画片的出现,把中国美术片的民族风格推向新的高峰。创造出一种完全中国风格的动画艺术。水墨画是中国古老的绘画艺术,相传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追求"寓意"、"神似"的艺术效果,在世界画坛上素负盛名。《小蝌蚪找妈妈》,使当代中国水墨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青蛙鱼虾等形像,具有了新的艺术生命,令人耳目一新。《牧笛》则以豪放的笔墨,渲染崇山峻岭的雄伟气势,用抒情的格调描绘牧童和水牛之间的细腻感情,每个画面都是一幅水墨画的精品,充满诗情画意。
60年代以后,中国风格的美术电影在不断发展。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大闹天宫》,充满中国古老传说的神秘色彩。《哪吒闹海》则用接近生活的格调刻画了中国神话中奇童哪吒的形像,它以情节感人见长。这两部影片在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点是,色彩浓重,造型奇美,场面雄伟壮丽,形像特征鲜明。这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又一典型的风格。从80年代起,民族风格又向多样化方面发展。《三个和尚》是一部幽默讽刺短片。取材于中国民间谚语,寓意深刻,采用中国式的漫画风格,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在民族风格上又有新的突破。
美国动画片 20世纪初,美国动画片是从各大报纸刊载的极为流行的"连环漫画故事"中发展起来的。它以简单的线条描绘出可笑的形像,内容滑稽有趣:是一种能够活动的漫画故事,被认为是一种"杂耍艺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画家是W.麦凯。他是一位杰出漫画家,从1909年开始动画创作,一共摄制了10部动画片。第一部《小内莫》是根据他的一套连环画绘制的。他的系列片《驯服的恐龙──杰梯》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社会上很有影响。此外,弗休、贝特·格林、M.弗莱舍、P.沙利文等,都是摄制漫画风格动画片的一批有影响的人物。
W.迪斯尼创造了美国动画片的独特风格。他最著名的动画明星"米老鼠"和"唐老鸭"为迪斯尼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迪斯尼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使动画电影变成如此丰富多采而又有无穷表现力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风格的特点,首先在于他把许多优秀的童话、寓言和民间传说搬上了动画片银幕,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幻想和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如在著名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中,他把原来格林童话中的7个勇士改为7个形像夸张、心地善良的矮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于迪斯尼的努力,动画本身存在的这一特性更充分地发掘了出来,这是他的一个卓越贡献,对以后动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次迪斯尼不遗余力地发挥音乐和效果在影片中的作用,使音响和画面的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喜剧效果,如短片《骷髅舞》中,几个骷髅随着乐曲跳起芭蕾舞,这些骷髅把四肢脱下来,用胫骨敲着他们干瘦的胸膛,发出一组木琴的音乐。他在许多影片中使用这种方法,使影片产生强烈而有趣的节奏。大型音乐片《幻想曲》是他这一方面的著名作品,迪斯尼在这部影片里大胆地把L.van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п.и.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м.п.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F.舒伯特的《圣母颂》等世界名曲配上各种想象丰富的舞蹈动作,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他在影片中表现出来丰富想象力和出人意料的噱头,如短片《唐老鸭和普卢托狗》中,鸭子吞食了一块吸铁石,结果遭到各种金属的攻击等,使他的动画片获得亿万观众。
欧洲幽默动画片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在欧洲繁荣起来的一种动画短片。在法国、英国、波兰、捷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苏联等尤为活跃。法国的阿讷西有"动画的首都"之称。南斯拉夫也有"短片之国"的称号。加拿大的幽默短片也有相当水平。这类幽默短片有 3个特点:一是短小精悍,片长在30分钟以内,1~5分钟的居多,最短的只有几十秒,节奏很快。二是内容单纯,以幽默讽刺的手法表达某种哲理,重视艺术构思和趣味性,观众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三是在绘画形式上不受"单线平涂"方法的限制,追求各种不同的形式,如油画、版画、水彩画、炭笔画、钢笔画、蜡笔画以及泥塑和石雕等等,强调表现画家的艺术风格。
抽象派动画片 早在1917年德国的H.利希特和瑞士的V.埃格林就开创了用笔直接画在胶片上的抽象派动画片。他们用抽象的图形,如圆圈、方形、波浪形、格子形以及变幻倏忽的线条,彼此化入化出。它没有现实中的物像,种种图案都是独立存在,自成整体。通过各种形状的动作和节奏,产生许多装饰性的活动画面,称为"可见的音乐"。这是一种纯粹追求视觉形像的影片。抽象派艺术家的宗旨是否定传统和写实。当电影进入有声时代以后,德国的动画家O.费辛格尔把古典音乐搬上银幕,企图从视觉上来解释这些乐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拿大的N.麦克拉伦是一位拍摄抽象派动画片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中表现的人的动作,给人以机械运动的感觉。50年代初,他摄制的《邻居》等动画片,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80年代以来有人使用电子计算机,摄制一些意念抽象的动画片。
社会功能 美术电影与其他片种一样,是一种最有群众性的艺术,是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电视普及的时代,又是电视屏幕里的重要内容,它的观众对象主要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儿童。基本上是属于儿童的电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和娱乐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有一种意见认为,美术片不应该作为儿童的电影。他们提倡改变传统观念,让美术片成为成年观众欣赏的艺术。他们认为,美术片与漫画一样,可以反映各种社会生活,尤其幽默讽刺的题材,更能达到辛辣尖锐、诙谐有趣的艺术效果,完全适应成年观众的欣赏要求。这种看法主要流行于欧洲。他们根据上述观点,拍摄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幽默讽刺型美术片。在日本和美国等地方也有同样见解的动画艺术家,他们专门摄制一些适合成年人看的长片和系列片。这是美术电影创作方面的一种新主张。
中国美术电影家认为,美术片的观众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也需要考虑成年观众的需要。有时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很多成功的美术片,不仅孩子们喜欢,成年人也欢迎,可以称之为"老少咸宜"。专门为成年人摄制的美术片,同样是需要的。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