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绘画

    架上绘画 :

它是作为与壁画和祈祷书上的装饰插图有别的一种形式出现的。起初绘制在木板上。13世纪作为祭坛画的木板画,是非壁画形式的肇始。15世纪的尼德兰,架上绘画已初具雏形,继而影响到威尼斯画派。到17世纪荷兰小画派出现时,架上绘画进入了繁荣时期。这首先是文艺复兴时代适应新兴市民阶级出现而产生的审美趣味所致。因为表现宗教题材、神话内容的大型壁画和装饰插图不能满足市民阶级对室内装饰的需要,所以尺寸较小、便于移动和悬挂的架上画应运而生,由此绘画从接受教会、宫廷的委托绘制开始走向艺术市场,在私宅、公共建筑、商业服务设施和办公室内,油画成为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画架、画框、画板、画布乃至画室的出现,促进了架上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架上绘画反过来也推动了它们的改进和完善。由J.凡·爱克等人在油-胶粉画法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用松节油调制的颜料,取代了绘制壁画的蛋清颜料,成为绘制架上画的主要颜料,使作画时颜色易于调和,便于用笔,可层层覆盖,画面色彩鲜亮、富于光泽和细微变化,有利于对光线、瞬间的情感氛围的表现,使画面效果更适合于社会的审美要求,绘画技巧也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架上绘画的产生,使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乃至风俗画得以独立出现于画坛,它还使美术教学从早期壁画的师徒传授方式转向画室和学院教学。到19世纪,学院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均以架上画形式为主,西方绘画以架上绘画形式传入中国,成为油画等创作与教学的主要方式。架上绘画的产生是绘画功能、材料、技巧、形式、教学方法和美学意义上的一次革命性转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