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社

    光社 :

1923年成立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初名“艺术写真研究会”,后更名为“光社”,发起人为陈万里、黄振玉、吴辑熙、褚保衡等。早期会员只有黄振玉、陈万里、吴辑熙、钱景华、吴郁周、刘玄虎、老焱若等,当时没有固定的会址,初设通讯处于达智营27号,后借北京西四北太平仓平安里24号陈万里的住所。1926年夏,陈万里到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任职后,迁至北京西城东斜街汪孟舒寓所,并设厦门支部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同年,刘半农、汪孟舒、王琴希、郑颖荪、孙仲宽、伍周甫、张云阶、吴仲瓯、徐景宗、周志辅、李召贻、郭学群、沈麟伯、程知耻、许智方等都加入了光社,社员发展到20多人,其中,钱景华、陈万里、老焱若、吴郁周被称为“光社四杰”。刘半农加入光社后,成为光社的核心人物,积极参与组织了光社的艺术活动。光社于1924~1928年连续于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办5次大型摄影作品展览,陈万里出版中国第一本摄影集《大风集》,并于1927年由刘半农编辑中国第一部摄影年鉴——《北平光社年鉴》第1集,1929年1月1日又出版了《北平光社年鉴》第2集。1928年,光社第5届展览举办后,由于主要成员相继南下,业务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光社率先倡导艺术摄影,活跃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社员不足30人,活动时间不到10年,但却以卓著的创作成绩和论著,揭开了中国艺术摄影发展的帷幕。光社成员注重研究摄影技术技巧和摄影艺术理论,率先倡导艺术摄影。主要成员刘半农著有《半农谈影》,钱景华发明“环象摄影机”“三色一摄机”,老焱若改进了放大机晒相夹等摄影器材,在中国摄影术发展和摄影艺术的探索中,作出重要贡献。1927~1928年是光社活动的全盛时期。1937年,日军侵占北京,光社停止活动。

为您推荐

塔尔博特,W.H.F.

塔尔博特,W.H.F. : 生于多塞特郡,卒于威尔特郡莱科克。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文学和数学,182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他在1834年就发现了卤化银的感光性能和碘化钾、浓盐水对定影的影响,并用自己的方法..

卡帕,R.

卡帕,R. : 生于布达佩斯,卒于越南太平。上中学时即对政治感兴趣,后因参加革命党人的一次秘密会议,被政府当局跟踪盯梢,于1931年流亡德国柏林。进柏林大学求学,半工半读,在一家新闻图片社暗房工作,从此与摄..

陈万里

陈万里 :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1917年6月毕业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曾经任北京大学校医、厦门大学国学院导师、浙江省卫生处长、江苏省卫生署长等。1949年11月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作为中国摄影艺术的..

细江英公

藤井秀树

藤井秀树 : 生于东京,卒于东京。1952年高中时和同学去看电影,电影院起火,藤井秀树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火灾现场,并把胶卷交给电影院对面每日新闻社主办的《太阳摄影新闻》。照片第二天就被大幅刊登..

《史晨碑》

《史晨碑》 : 立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三月。原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下,1978年移入孔庙东庑。碑身高174厘米,宽85厘米。碑阳隶书17行,每行36字;碑阴隶书14行,前8行每行36字,自第9行起每行35字。无题额。碑..

比肖夫,W.

比肖夫,W. : 生于苏黎世,卒于秘鲁。1930~1932年在学校学习绘画和体育。1932~1936年在苏黎世艺术学校学习摄影,并对用光和构图等形式因素进行专门研究。1936~1944年任苏黎世多家报纸和出版社的摄影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