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 :
蜀(今四川)人,后徙居长洲(今江苏苏州),元末隐居蜀山(在江苏宜兴东南)。徐贲在元末明初时已享有盛名,高隐林泉,以山水为娱,与王蒙等相友善。明洪武七年(1374)以荐举授给事中,历官至河南布政司。后因犒劳失时下狱,卒于狱中,时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或说在洪武十二、十三年之间)。工诗文书画,与高启、杨基、张羽并称为吴中四杰。其书法小楷出入钟繇、虞世南,草书则淋漓快健,有张旭、怀素遗意。著有《北郭集》。
徐贲的山水画继承董源、巨然传统,笔墨苍润秀逸,用笔介于黄公望、王蒙之间,山石多作披麻皴,皴擦并用,刚柔相济,但层次不如王蒙深邃丰富。墨气渲染近于吴镇,有掩润之感。寒林用夹叶法,枝叶勾点结合,远山隐于淡墨轻烟中,松树取马远拖枝法。诗书画同幅,追求笔墨韵味,代表元末明初时期山水画一种面貌。传世作品有《蜀山图》。蜀山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南,因苏轼爱其风景似蜀,故称。此幅为元末徐贲居住山中时的赠友之作。图中重峦叠嶂,溪流茅屋,岚色郁苍,枝干挺劲,确似蜀中之景。而远山深秀,树木葱茏,又属江南水色山光。另有《秋林草亭图》(见图)(上海博物馆藏)、《快雪时晴图》(故宫博物院藏)、《峰下醉吟图》(无锡博物院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