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
生于江苏徐州,卒于北京。13岁拜当地画家钱食芝为师,学习山水画。1923年入上海美专师范科学习,两年后毕业,回乡当小学教师。1929年,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素描、油画,曾得到林风眠的指导与赏识。同年,加入青年美术家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遭禁而辍学,回徐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7年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等地画抗日宣传画,历时5年。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写意人物为主。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翌年春,拜齐白石为师,同年又拜见黄宾虹,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1949年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4~1956年,先后赴江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采取对景落墨的方式写生。1957年同关良访问德国,历时4个月,画了大批写生作品。1960~1963年,又多次到广西桂林,广东罗浮、惠州、从化等地写生。“文化大革命”初期辍笔。1972年后,为各种公共场所作巨幅山水,并先后登井冈山、庐山、黄山、九华山。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回顾性的李可染中国画画展。
李可染以山水画的成就为最高。其20世纪40年代的山水作品以清疏简淡为特色,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他又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上看,与明清山水相比,李可染的作品更靠近对象的感性真实,相对减弱了笔墨形式的独立性,突出了作品的现代感。这是对传统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补正和突破。这一突破在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一场革命。
李可染在20世纪40年代以写意人物画著称。渔夫、隐士、文人、仕女、牧童等都是他喜欢描绘的对象。他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李可染还是画牛高手。他喜欢牛的强劲、勤劳和埋头苦干,画室取名“师牛堂”。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牧牛图。
李可染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他的山水画教学,重写生而轻临摹,晚年强调学习传统。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李可染论艺术》等。
《万山红遍》(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