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画像砖

    河南画像砖 : 中国汉代的一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20世纪50年代后陆续出土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其画像砖用雕刻好的木制印模在半干的砖坯表面压印出图像。砖的形状主要有3种:长方形的空心砖、长方形的实心砖、基本方正的小型实心砖。由于印模一般不可能与前两类形状的砖面等大,因而,经多次压印的一块砖面上有多个或多组形象,各个(组)形象有自身独立的造型,是一个完整的画面,当它们被组合在一个砖面上时,又依据一定的构图方式。这种逻辑上的二次创作和通过组合形成强烈的装饰面貌,是河南画像砖的代表样式。另一些由一个印模压印出的砖是独幅画像,它们中大者近同于南阳画像石的绘画风格,小者与四川画像砖的代表样式相似。
  河南画像砖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依不同产地、时期而呈现丰富的面貌。属于西汉晚期、出土于洛阳的作品以佩剑持戟的武吏与马、张弓射猎、挽虎逐鹿等为中心图像,并间配朱雀、桑树、梅花等。画面布局疏朗,阴刻的线条简率、圆韧。其中马的造型格外丰满雄健,体现了汉代崇尚浑括与气魄的审美意趣。
  出土于郑州、禹县等地的作品装饰性强,在一块砖面上有近10种图像,数种花纹图案。图像内容主要有乐舞、击剑、车马、射猎、宫阙、羽人驭龙、西王母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它们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片断记录和思想意识的形象表达。其组合方式多变,有的花纹环绕外围,有的图像与花纹交织,有的通过有序的重复形成密集的效果,如郑州二里岗出土的砖上纵列了11行图像。有的组合中渗透着主题意识,如将一种车骑图像横向重复构成车骑出行的长列,又如庭院、双阙、凤鸟、树木等的组合,是一幅充实、华丽的庄园景象,这种质朴的铺陈部分反映了来自民间的美术特征。这类砖的雕刻手法较多,有阴线刻、阳线刻和体面较明确的浅浮雕,一般流行于东汉。
        
  出土于南阳地区的画像砖较多是一砖一画,主题鲜明,绘画性强,以斗兽、杂技、历史故事等内容显示出区域性特点。从它们的造型风格和流行于东汉中期以后的时间分析,可能受到当地画像石艺术的影响。其中,新野出土的方形砖的人物造型细瘦,有向魏晋造型风格过渡的迹象。
  大量的花纹图案是构成河南画像砖艺术面貌的有机部分,有同心圆、菱形、树形、乳钉形纹和间杂了单个物象的鱼纹、鸟纹、变形蚕纹等,还有少量吉祥语或纪年文字。
  与画面组合的随机性较强一样,画像砖在墓室内的分布也较灵活、多变,因而,它们的直观审美价值甚于反映观念的价值。

为您推荐

邓县彩色画像砖

邓县彩色画像砖 : 中国河南省邓县学庄南朝墓出土的模印彩色画像砖。1957年发现该墓。墓室和甬道全部用砖砌成。墓室两壁各筑8个方形砖柱,甬道两壁各筑4个方形砖柱,上面砌着一砖一图的模印彩色画砖。画像砖..

汉代棺椁画像石

汉代棺椁画像石 : 主要出土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多。画像皆刻于棺椁外侧。有只在棺身两侧者,也有布满棺盖顶部、棺身两侧和前后端者。多为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后期出现高浮雕、半立雕等。雕刻..

冯君孺人墓画像石

冯君孺人墓画像石 : 冯君孺人墓位于河南省唐河县新店村。1977年发现,翌年清理出土画像计35幅,现复原保存于南阳汉画馆。墓室为砖石结构,平面呈“回”字形,规模宏大。画像位于门楣、门扉、门侧柱及室内..

王得元墓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 : 江苏徐州地区为汉代画像石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分布以徐州为中心,遍布于周围的铜山、睢宁、新沂、邳州、沛县等市县。画像石主要设置于祠堂和墓葬。其年代,初出现于西汉晚期石椁墓椁..

白庄画像石

白庄画像石 : 1972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白庄东汉墓,当为东汉晚期(147~220)作品。白庄画像石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形式及风格皆十分独特。一块透雕半圆形双鸟衔璧纹门额石和一正面刻东王公和祥禽瑞兽,背面刻..

大保当墓画像石

大保当墓画像石 : 陕西神木的大保当汉墓群发现于1986年,1996年开始发掘,已出土画像石近60块。据风格判定,这些画像石的年代约当公元100年前后,即东汉中期。画像石皆位于墓室门楣、门扉和门左右立柱上,..